碳核算結果精確度不足
碳排放數據造假容易嗎?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理論上,企業用多少噸能源,用系數乘一乘就可以知曉。但現實中,除了和企業產出相匹配的能源使用量比較容易計算外,其他數字較難核算。”
今年“兩會”,民進中央提案分析,碳排放數據失真頻頻發生,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碳核算結果精確度不足。目前,國內碳核算工作多數借鑒IPCC核算方法與準則,但各地的實際條件不同造成其針對性和精確性較差。其中針對碳排放量,大多根據排放因子開展核算。
對于化石燃料燃燒排放,排放因子可使用自測值或標準提供的缺省值。企業提供的自測值計算出來的碳排放數據,無法進行校核,因此無法保證其準確性;不同企業在不同地域燃料單位熱值含碳量不同,而且燃料燃燒充分度存在巨大差異,若統一使用缺省值進行核算,會導致結果精準度較低。
對于生產過程排放,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也會由于工藝生產過程不同存在明顯差異,使用相關生產過程排放因子進行核算會導致較大誤差。同時,全國尺度的行業碳核算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存在彈性空間,為數據造假提供了土壤。
二是碳核算標準邊界模糊。核算依據涉及多種政策法規,且允許多套核算規則并行使用。過多的核算規則導致出現核算邊界不一致、數據來源不統一等問題,為企業運用各種核算規則實現對數據的操縱提供可乘之機。
三是地方政府、企業、第三方
碳核查機構存在碳核算數據造假動機。地方政府為通過碳排放考核或核查能力不足,可能導致碳排放統計數據偏離真實值。利益驅動下有些企業通過修改碳核算數據,使得其碳排放量降低,從而減少配額缺口,為企業減少巨額支出。第三方核查機構核查能力有限、獨立性受到挑戰,導致制作虛假排放數據核查報告行為出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