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全局,部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領域與行動
《行動計劃》落實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明確提出了全國今后一段時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部署和優先領域,突出系統謀劃、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分步推進,提出了到2030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較為細化的具體目標,例如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和國家戰略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評估,對標“昆蒙框架”的“中國30×30目標”(即: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退化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區域得到有效保護和管理)等等。同時提出了到2035年保護能力全面完善、保護格局統一有序、生態系統
碳匯能力穩固提升等中長期目標,展望到2050年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愿景目標。
從要素領域看,《行動計劃》涉及社會行動體系(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生態安全底線(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長遠發展福祉(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基礎支撐條件(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四大優先領域,符合《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和“昆蒙框架”行動方向,著眼于全球發展需求,呼應人民群眾期盼;從行動部署看,《行動計劃》提出了27項優先行動,體現三大趨勢:
一是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治理行動以實現新目標。例如,生態保護空間格局構建、陸地和內陸水域以及沿海海洋等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就地保護及遷地保護建設、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預警等是我國長期持續開展的行動任務,此次對標“昆蒙框架”和《意見》重新部署了行動目標,明確到2030年全國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區域得到有效保護和管理,已知或潛在外來入侵物種的引入和定殖率至少降低50%。
二是著重細化了新行動內容以應對新的社會挑戰。《行動計劃》著重細化了可持續生產、可持續消費等社會變革性任務,提出了利用遺傳資源和DSI及相關傳統知識、生物多樣性智慧治理等任務要求,關注了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新興生物技術產品的環境釋放風險和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強調要制定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生物資源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安全管理、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領域的實施方案,應對新時期的社會發展需求。
三是突出了地球生命共同體和人類福祉的生物多樣性貢獻。《行動計劃》更加關注協同治理的措施和手段,突出氣候風險管理、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系統穩碳增匯等關乎全球生態質量和人類發展的重要議題,促進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和基于生態系統的方法(EbA)等技術應用,以期推動治理措施、生產生活方式、產業發展向生物多樣性友好型轉變,增進人類福祉。
配合優先行動,《行動計劃》系統性提出了75項優先項目,引導各地謀劃相關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落地。
《行動計劃》優先領域設定的邏輯思路圖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從實施主體看,《行動計劃》涉及到政府、企業、社會公眾、科研機構等多方力量,力爭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民共建、成果共享,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
突出各級政府改革創新的主導作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相應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政策,制定更新本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及工程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協調機制,具體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治理工作。
突出企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體責任。將生物多樣性相關信息納入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及監督管理,推動建立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及生物多樣性友好型企業組織管理流程和認證體系,鼓勵推動金融機構將生物多樣性納入項目投融資決策。
突出公民廣泛參與的社會渠道。提出發展生物多樣性公民科學,培育生物多樣性友好型消費和生活方式,搭建以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為主要手段的全民參與監督
平臺,創新發掘適宜不同人群參與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