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舉行。
會議期間,各國代表努力解決加速能源轉型、開發人工智能解決氣候變化等各類熱點問題,并開展了系統對話活動。
提出五大支柱
12月9日,COP28主席國和國際能源署舉行了今年第五次高級別對話,來自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的40多位國家元首、部長和商界領袖出席了對話會。各方就控制全球升溫在1.5℃以內所要求的能源轉型關鍵要素達成了明確共識,并大力支持在COP28上就全球評估作出決定。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為COP28提出了涵蓋五大支柱的綜合一攬子計劃,得到了與會者的支持。這五大支柱分別是: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提高2倍;到2030年,每年能效提高1倍;到2030年,化石燃料使用需求有序下降,首先是不再新建燃煤電廠;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承諾將其戰略和投資組合與控制升溫幅度在1.5℃之內的目標協調一致,重點是到2030年將甲烷排放量減少75%;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大幅增加
清潔能源投資提供融資機制。“各國政府支持國際能源署提出的在COP28上取得成功的五大支柱,我們現在需要看到這種支持轉化為具體的承諾和行動。”比羅爾說。
COP28主席蘇爾坦·賈比爾說:“能源轉型并非一蹴而就,但如果我們不能就其核心要素達成一致,轉型將更為艱難。為了對全球評估作出盡可能高的回應,我們必須共同努力。”
與會代表強調了對COP28主席國《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諾》的大力支持,該承諾已得到130個國家和地區的簽署。與會代表普遍認為,需要采取緊急行動應對煤炭問題,不僅不再新建燃煤電廠,還要加快現有燃煤電廠的退役速度。各國必須抓住機遇,制定并加快本國的能源轉型計劃,同時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會議還強調“公正能源過渡伙伴關系(JETPs)”等倡議是實現公正有序能源過渡、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有效機制。
AI助推氣候行動
12月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技術執行委員會與非營利性開源人工智能社區——企業神經系統共同發起了“人工智能創新大挑戰”,以探尋和支持發展中國家開發人工智能驅動的氣候行動解決方案。
當前,人工智能已被用于預測氣候模式和極端天氣事件、提高作物產量、減少用水或優化可再生能源系統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工智能可以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寶貴工具,雖然其存在一定風險和挑戰,但‘人工智能創新大挑戰’的發起在利用人工智能和增強發展中國家創新能力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說。
阿聯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和遠程工作應用國務部長奧馬爾·蘇爾坦·奧拉馬說:“將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戰略資產來減緩氣候變化,需要將其納入國家政策和計劃。不應孤立地看待這些措施和政策,而應將其視為一個統一的全球倡議,承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巴巴多斯總理辦公室部長尚塔爾·蒙羅·奈特說:“巴巴多斯正在與國際科技公司合作,測試使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來檢查熱帶疾病的存在、設計抗颶風建筑以及規劃基礎設施投資。合作、培訓和技術轉讓是確保人工智能有效促進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關鍵。”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開發“可靠、安全并能推動氣候行動”的人工智能,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人工智能促進氣候行動技術機制倡議”就是為了響應這一呼吁,推動具有氣候韌性的低排放發展。
技術機制主席斯蒂·斯文寧森和埃爾溫·羅斯呼吁在倡議下建立新的合作和伙伴關系,以幫助在政策和實施方面取得具體成果。
創新數字技術
12月10日,COP28中國角迎來“數字化轉型主題日”。這是生態環境部首次在中國角設置“數字化轉型主題日”,由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國務院參事室、清華大學、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中環聯合認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1世紀中心、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等多家政府相關機構、大學及國際機構共同承辦。
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趙冰在關于“數字經濟與低碳發展”邊會上表示,數字技術在提升環境治理效能、形成
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被廣泛應用,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還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共建美麗地球作出了貢獻。
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發展總裁董本洪在當天關于“彌合數字鴻溝、構筑氣候韌性”的邊會上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所需要的顛覆式創新和應用離不開數字化。阿里巴巴把加強數字技術創新和構建廣泛的數字
平臺參與者生態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戰略,這不僅有助于企業防范自身相關風險,更激發了其創新潛力,促進減碳,并在其中獲得新的商業機遇。
甲烷是本次COP28關注的焦點議題。甲烷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人為溫室氣體,減少化石燃料開采產生的甲烷排放是氣候政策的重要目標。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及多個國家級研究機構和業內
專家組成的Carbon Monitor團隊,與阿里云團隊合作,在COP28上發布了“甲烷地圖”——GRACED全球近實時甲烷地圖網站,提供近實時更新、8天尺度、覆蓋全球的化石燃料甲烷排放網格數據。
2021年12月,在國內首份互聯網企業
碳中和行動報告《阿里巴巴
碳中和行動報告》中,阿里巴巴開創性地提出“范圍3+”概念,承諾在自身運營(范圍1和2)、價值鏈(范圍3)的減碳之外,將帶動上下游生態減排(范圍3+),實現15年減碳15億噸的目標。此后,阿里巴巴逐步完善了“范圍3+”的
方法學與減碳場景。2022年,阿里巴巴發布了《范圍3+減排:超越價值鏈的企業氣候行動
方法學》,并陸續在低碳出行、低碳餐飲、低碳商品、低碳物流等8個重點減碳場景上,聯合第三方專業機構共同開發了超過100個減碳方法學,以及超過30個中國團體標準。
此次COP28期間,多方聯合發布的團體標準《企業范圍3+溫室氣體減排核算和報告通則》,進一步科學梳理普適性的“范圍3+”減排核算和報告的指導方法,意味著“范圍3+”減碳成為獲得行業認可的通用準則,正式在國內進入體系化的標準建設。借助COP28這樣的平臺,這套中國標準也逐漸成為被全球認識、接受的綠色方案。(經濟日報駐阿布扎比記者 李學華)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