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
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按照《
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大興實際情況和發展特色,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落實首都重點平原新城功能定位,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將碳達峰目標要求全面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
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
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轉型,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為首都如期實現碳達峰貢獻大興力量。
(二)工作原則
統籌謀劃,協調推動。按照市級統籌,突出系統觀念,強化總體部署,實行黨政同責,壓實各方責任,鼓勵各領域主動作為,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節約優先,重點推進。堅持將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節約戰略,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
碳排放。圍繞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發揮技術、管理和工程的協同作用,推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倡導簡約適度、綠色
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綠色文化。
創新驅動,深化改革。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科技創新引領區、城鄉發展深化改革先行區、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戶功能定位,緊抓北京市兩區建設、“新大興·新國門”、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等發展契機,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示范應用,為實現碳達峰提供重要科技支撐。強化政府引導,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穩妥有序,安全減碳。堅持以服務首都發展為統領,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立足區域發展特點,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經濟社會風險,確保全區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實現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安全韌性低碳的能源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用能效率持續提高,
新能源技術創新和應用取得重要進展,綠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政策支持保障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和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22.6%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達到北京市要求,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取得重大進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區域、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形成示范,綠色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簡約適度的綠色生活全面普及,政策支持保障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和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下降,確保2030年前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三、重點任務
(一)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制定“雙碳”戰略行動指南
強化規劃引領,將“雙碳”目標全方位融入規劃部署,推動產業及重點區域制定低碳發展規劃,全力打造多層次、多領域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1.深度耦合“雙碳”目標與規劃統領。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融入大興區分區規劃、大興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等各類規劃,探索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將各區域、各領域規劃工作統籌協調,確保雙碳主要目標、發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保持一致。
2.精雕細琢產業低碳發展規劃。出臺大興區產業低碳發展中長期規劃,引導現有和新興產業綠色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產業集群。錨定臨空產業、生命健康、先進制造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實現現有重點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結合區域資源稟賦,形成綠色戰略新興產業培育目錄。
3.前瞻謀劃重點區域低碳專項規劃。緊抓臨空經濟區建設機遇,制定區域低碳發展規劃,高起點打造綠色發展標桿區。鼓勵大興新城等聯動創新區根據特色功能定位制定低碳發展專項規劃,打造城鄉融合綠色發展模式。鼓勵重點產業園區按照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原則,研究制定園區低碳發展規劃方案。
(二)加快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提升區域能效管理水平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將發展新能源作為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的主抓手,提升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水平,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4.量體裁衣,合理控制化石能源利用規模。降低對化石能源依賴,有序壓減航空煤油、汽油、柴油等能源消費,推進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加快液化石油氣替代,推進天然氣輸送通道及終端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形成“七橫五縱”的供氣管網布局。嚴控新增獨立燃氣供熱系統,加快建立經濟、安全、清潔、高效的區域綜合能源中心。調整農村地區能源結構,形成以電采暖為主,
清潔能源為輔的應用模式。
5. 大刀闊斧,持續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給。全面推進光伏規模化應用,持續推進黃村鎮等8個區域開展國家整縣制光伏開發
試點工作,到2025年新增光伏裝機64兆瓦,到2030年光伏裝機量持續增加。大力促進地源熱泵系統性開發,積極推進采育深層地熱示范項目,加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大興新城西片區淺層熱泵系統建設,到2025年,新增熱泵供暖建筑面積260萬平方米。充分挖掘生物質利用潛能,提升安定循環經濟園區、南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垃圾焚燒發電上網能力。有序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重點打造氫儲能等新型儲能示范項目。
6.量質齊升,加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優化能耗總量管理。完善節能管理監督機制,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耗監管,推動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升級。合理控制數據中心建設規模,提升新建數據中心能效標準,持續開展數據中心節能降碳改造。創新區域能源綜合管理模式,實現“光氫儲”多能互補一體化發展。促進碳排放精細化管理,強化重點碳排放單位年度
履約業務培訓,提升業務主管部門監管能力。
(三)穩步推進產業綠色升級,做大做強綠色產業集群
加快推動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高、污染物和碳排放低的高精尖產業發展,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7.力促產業結構綠色革新。嚴格執行北京市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和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穩步推進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重點行業綠色轉型,統籌協調區內節能改造工程,招引具備高潛減碳技術的優質企業,打造一批生態和社會效益明顯、具有示范意義的節能技改項目。
8. 鍛造產業繁榮綠色引擎。大力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氫能、儲能、循環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咨詢和智能化技術服務新業態,聚焦行業龍頭和細分領域頭部企業,推進綠色制造和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帶動綠色產業的輻射和輸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產業集群。持續完善優質綠色產業生態,設置專項資金,加大財政政策對低碳技術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拓展“億企興”綠色產業服務場景;聚焦綠色產業發展人才需求,探索建立靶向引才機制。
9. 解鎖產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建立產業能耗和碳排放準入評價體系,探索企業碳核算標準,鼓勵高能效、低排放的優質項目入區,強化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閉環管理,引導企業盡早實現碳中和。
(四)創新客貨運輸低碳模式,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
落實北京市“慢行優先、綠色優先、公交優先”理念,持續推動出行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低碳化轉型,逐步構建綠色、集約、高效的交通運輸體系。
10.提升綠色出行服務品質。發展集約型公共交通系統,利用軌道區域快線加強大興新城、亦莊新城、臨空經濟區之間的交通聯系,加強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協同調度。強化大興與北京中心城區、周邊新城的交通聯系,依托主要干道,建立采育、臨空經濟區、榆垡等8個組團與中心城區的公交客流走廊。增設大興國際機場與大興新城、亦莊新城的公交線路以及機場通勤專線。加密自行車和步行網絡,優化重點區域自行車供給及配套停放設施,結合河道水體、綠色空間等區域營造環境宜人的慢行空間。
11.加快交通能源低碳轉型步伐。推進交通運輸工具綠色轉型,大力推進機動車“油換電”、“油換氫”,加快推動城市公共交通和物流配送車輛新能源化,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數量不低于3000輛。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有序加快充換電和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網絡布局,建設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到2025年,建設不少于10座加氫站。
12.做好貨物運輸結構“加減法”。積極推進“公轉鐵”“散改集”,利用大興京南物流基地鐵路專用線,結合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應用,打造綠色運輸鏈。利用大興國際機場線富余運力,實現航空快件的空軌聯運,提升運輸集約化水平。緊抓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機遇,推進跨區域零排放貨運廊道建設。接續實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優先通行政策。
(五)加速轉變城鄉建設方式,推動建筑領域綠色發展
發展
綠色建筑,全面提高建筑綠色化水平,推動建筑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13.推進新建建筑向“綠”而生。新建建筑執行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標準,新建政府投資和大型公共建筑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新建公共建筑力爭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發展,在機關、學校、醫院、文體館、科技館等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中,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等試點示范項目。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園區、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不低于50%。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綠色建材,到2025年,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比例達到55%。
14.既有建筑改造減碳增綠。開展非節能建筑存量盤查,結合生命周期管理,在城市更新中持續推進建筑功能調整設計和老舊樓宇改造,建立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長效工作機制,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加快推進公共建筑改造,支持黨政機關、學校、醫院、酒店、商場等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
15.以綠色建筑勾勒鄉村美麗畫卷。以“美麗鄉村”戰略為引領,提升農村建筑設計建造水平,推廣農村光伏建筑一體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廣綠色農宅,使用綠色建材,加快農房節能改造,建成一批超低能耗農房試點示范項目。農村公共機構按照“宜建則建”原則,實現光伏發電。
(六)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打造先進技術示范標桿
立足科技創新引領區的功能定位,發揮綠色科技創新的根本支撐作用,打造綠色低碳技術示范高地。
16.創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建立完善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路徑,持續加大綠色低碳領域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布局綠色技術新型研發機構和科研
平臺。聚焦重點領域開展技術研發,錨定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智能汽車、智慧交通系統、氫能、儲能、零碳建筑設計、
碳捕集封存與利用、森林增匯等重要突破口。加速綠色科技成果轉化,在
碳計量、
碳管理、低碳交通等領域搭建應用場景,打造具有區域輻射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綠色技術創新及示范應用高地。
17.“智慧+”賦能能碳精細化管理。依托能源大數據、數字孿生、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探索建立區級能源與碳排放監測和管理平臺,厘清區內能耗與碳排放臺賬,探索電、熱、冷、水、氣、儲、氫等多能流優化運行及智慧運維,提升能耗與碳排放精細化管理水平,挖掘節能減碳空間。實現重點行業、企業的智慧化能碳管控,鼓勵重點產業園區、用能單位建設碳排放計量監測平臺,推進科學性、時效性低碳治理決策。
18.打造(近)零碳示范園區標桿。依托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重點產業園區,應用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智能并網控制、分布式電站管理、分布式儲能等技術,實現產業園區深度減排。打造與產業融合的(近)零碳示范園區,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七)充分發揮政策引領作用,深度實施體制機制創新
積極落實低碳支持政策,深化市場機制創新,促進生態價值開發,完善金融服務保障,激發低碳發展主體活力。
19.完善政策體系為綠護航。積極落實國家、北京市關于節能降碳、新能源發展等綠色低碳支持政策,加大區級對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的財政投入,提升對相關項目和產品技術的支持力度,強化對碳達峰、碳中和重大行動、重大示范、重大工程的支撐。
20.探索
碳交易、碳普惠破局之鑰。大力支持以“氫能
碳交易”為代表的碳交易機制創新。鼓勵減排主體參與國內外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機制或申請綠色電力交易、綠色電力證書。加強與北京
綠色交易所、首都電力交易中心等重點機構對接合作,配合做好本市
碳市場與全國
碳市場銜接。
搭建碳普惠運營平臺,調動全區消費側減排積極性。推動碳普惠減排量多渠道消納,鼓勵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參與碳中和行動,通過購買碳普惠減排量抵消大型活動等場景產生的碳排放。持續開展關于個人碳賬戶、
碳信用卡等碳普惠機制延伸探索。
21.因地制宜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區域生態產品保護和開發利用,逐步推動百萬畝造林工程,打造多元融合的生態綠心,建立適合本地生態系統的高
碳匯、低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樹種庫,持續增加森林
碳匯儲備;增加土壤有機肥儲量,提升農田土壤碳匯能力;加強濕地修復,擴大濕地面積,逐步增強濕地儲碳能力。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開展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路徑探索,通過合理搭配可開發的輔助要素引導碳匯儲備實現生態價值和市場功能最大化,申報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
案例。
22.引“金融活水”潤綠色沃土。落實國家及北京市有關碳達峰、碳中和的投融資政策、
價格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對綠色企業上市的支持與服務。鼓勵區內金融機構探索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流向綠色低碳領域,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綠色金融體系。
(八)凝聚生態文明建設共識,樹立低碳社會新風尚
增強全民節約、環保、生態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綠色理念轉化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23.推進生態文明宣傳見行見效。推動建設生態文明科普教育基地和碳達峰、碳中和展區。持續開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充分運用新媒體等創新宣傳方式,將綠色低碳理念有機融入文藝作品、文創作品和公益廣告。開展社區和學校宣傳,強化社會公眾綠色低碳意識。創建碳中和試點學校,形成“大興區碳中和學校聯盟”,為各類公共機構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
24.激活綠色文化生命力。鼓勵綠色消費,引導公眾積極使用低碳綠色產品,參與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義務植樹和低碳出行等活動,逐步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將綠色理念融入文化、賽事等各類大型活動,發展“綠色+”文旅體融合新模式。持續落實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深入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會、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創建行動。
25.引導企業踐行綠色社會責任。加強重點領域國有企業示范引領作用,鼓勵積極踐行碳達峰行動。督促重點碳排放企業深入挖掘
碳減排潛力,強化環境責任意識,完成碳排放履約要求。鼓勵氫能示范區等園區內重點企業積極開展低碳技術創新,參與園區低碳建設工作。指導企業低碳化發展,定期召開重點用能企業、重點碳排放企業節能監察、技術改造培訓會。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統籌協調
強化市、區兩級方案的協調銜接,發揮對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目標工作推進的引領作用。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強化工作落實,明確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形成逐級管理推動的工作格局。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內容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教學計劃,分階段、多層次地開展干部培訓,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
(二)建立健全目標責任管理制度
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建立“區級、屬地、企業”三級責任體系,將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區機關績效考核體系。對工作突出的部門、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未完成目標的部門、單位依規實行通報批評和約談問責。全區各有關部門貫徹落實情況每年向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工作進展。
(三)開展動態評估
建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展動態評估機制,根據國家及北京市要求,定期開展目標任務動態評估,科學優化政策措施,完善目標和技術路徑,推動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