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
碳中和·零碳中國峰會暨第六屆中國能源投資國際
論壇上,來自政府機關、科研院所、行業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等各界代表圍繞國內外
碳中和解決方案的經驗和思路,深入探討如何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助力實現城市的
綠色、智慧發展。
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規劃院院長陳立文說:“縱觀國內外,城市碳中和主要從能源消耗、能源生產、交通、建筑等方向開展,通過每項路徑方向分析收益、成果和成功指標,再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訴求,選取適宜的減排路徑,逐條設定落地實施細則,從而向零碳目標邁進。”
“以哥本哈根為例,這個城市雄心勃勃地提出,2025年前要實現碳中和,在經濟增長24%的情況下實現減排42%。”陳立文說,“探尋它的碳中和路徑,不僅包括在商業、工業等領域降低能耗,還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和生產、發展綠色交通等,比如,75%的綠色出行靠步行、騎自行車或公共交通工具。”
與此同時,SWECO高級規劃師、建筑師、可持續發展顧問李淳認為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碳中和路線圖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通過高效能源解決方案減少能源消耗量;二是由化石燃料向可再生
清潔能源轉型。中國零碳城市發展也可以將“充滿活力的城市,可達性和鄰近性,節約資源和氣候責任,讓大自然效力、參與和協商”作為目標,制定戰略措施和關鍵指標。
“我們對標以瑞典哈馬碧新城為代表的零碳城市,再結合企業自身技術、人才與國際
專家智庫優勢,與各地政府共建零碳城市,打造實現零碳的城市樣板,正探索零碳轉型、能源革命的新路徑。”陳立文說。
據了解,當前,我國75%以上的
碳排放來自城市,城市成為“雙碳”目標實現的最大應用場景,能源變革與數字技術正驅動智慧城市的綠色建設。
在與會專家看來,云、AI、5G、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已經成為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而數字世界與能源的融合發展,正引領能源產業進入數字能源新時代。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智能光伏營銷總監郭琪說:“從全球態勢來看,現在碳中和已經成為最大的公約數,而政策、資本和技術是實現雙碳的三駕馬車。”
如何利用好政策、資本、技術呢?郭琪認為,要從能源的供應和能源消費兩端同時進行發力。“在供應端,要改變能源供應結構,做到發電的低碳化和用電的電氣化;在消費端,可以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加持,來提升單個設備和整體系統效率。”
在國家節能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康艷兵看來:“隨著IT信息技術發展,要把能源供應端、用戶端融合、互動起來,才能更節能、更高效、更經濟、更安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