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外國商業數據庫進行中國制造產品環境(碳)足跡核算時會產生的一些問題:
技術代表性(Technological representativeness)
國外的LCA數據庫的數據可能無法準確反映中國特有的技術和工藝。中國的生產方式、設備和工藝可能與歐美等地區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在國外的以歐美企業為主要數據源的LCA數據庫中可能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
地理代表性(Geographical representativeness)
中國的能源結構有其獨特性。例如,中國的電力供應主要依賴煤炭,而在許多歐洲國家,電力供應則主要來自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假設我們在進行例如電子產品這樣的離散型組裝產品的LCA評價時,這種電力結構差異會導致調用背景數據庫進行替代的上游零部件對應的環境負荷,與中國的實際情況差距較大。此外,不同國家對于危廢物品的排放濃度和處置標準有著不同的規范,在這樣的差異下隨意的使用外國商業數據庫的全球平均背景數據進行替代,也可能會導致最終的核算結果和真實情況大幅偏離。
時間代表性(Temporal representativeness)
中國的工業環境和技術發展在過去十幾年中發生了快速變化,但國外的LCA數據庫的更新頻率可能無法及時跟上這些變化。例如Ecoinvent中的光伏上下游組件的生產數據大多取自05年左右西歐工廠的實際生產數據,描述的是層壓板規格為156cm*156cm的產品。當前中國光伏企業早就不再制造這種規格的產品,并且工藝和生產效率也大大提升,繼續使用這樣低質量的數據庫支撐光伏產品的LCA評價,不但結果準確性堪憂,也會大大打擊光伏企業推進
綠色制造的積極性。
完整性(Completeness)
LCA數據庫中任意一個單元過程可能涉及成百上千中間流和基本流的輸入輸出,對應原輔料、能源的消耗和主副產品的產生,以及整個生產過程和環境的交互(如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排放等)。國外的數據提供方往往只能通過公開行業統計數據以及文獻數據獲得中國特定產品的生產過程數據,缺乏對于中國企業實際生產過程和實測數據的認知。這樣的數據集在開發過程中往往只能“抓大放小”,即盡可能覆蓋主要的輸入輸出流,忽略相對“細微”的消耗和排放,降低在完整性方面的數據質量要求。這樣做可能有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大量細微影響的累積之和可能超越標準限制(LCA中的取舍原則);第二,某種看似細微的輸入輸出可能在某種環境足跡方面的影響巨大。
實際上,上述的幾個數據質量評價維度是部分交疊的,例如對于某一種產品制造過程,不同的國家(地理代表性)對應不同的制造業發展階段(時間代表性),擁有不同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技術代表性),他們組合在一起共同構建了LCA數據質量評價體系,使用者應當重點考慮各個維度重點關注的信息。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