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短期前景困難重重
自俄烏沖突發生以來,能源供給不足將價格成本傳導至經濟社會的各個層面。今年一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1%,歐盟統計局公布歐元區4月通脹率為7.0%,結束了連續5個月的下降趨勢,能源價格上漲導致企業成本高企的因素仍在產生影響。一些研究機構預測,歐元區的通脹率可能在2024年底才能回歸正常水平,在此之前,歐洲綠色政策的立法、實施勢必受到關鍵的經濟因素的掣肘。
除了充滿分歧的內部環境,歐洲的綠色轉型發展還面臨著來自外部的挑戰。2022年,美國不僅取代俄羅斯成歐洲最大的原油供應國,其出臺的《通脹削減法案》實行單邊貿易保護,可能會促使歐洲的高耗能制造業以及
新能源企業遷出。該法案將在未來十年為北美的清潔能源項目提供約3690億美元的補貼和稅收抵免,促進清潔電力生產并大力發展交通電氣化、碳捕獲、清潔氫等新興清潔能源技術,這給歐洲工業化的綠色發展造成了壓力和恐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荷蘭貿易和發展合作部長Liesje Schreinemacher近日指出了歐洲綠色轉型對中國供應鏈的巨大依賴。國際能源署公開報告指出,與傳統能源不同,中國在光伏供應鏈的上游環節也占據主導地位。光伏制造中需要用到的關鍵礦物,采掘與冶煉集中于中國。中國供應了太陽能光伏產業中使用的絕大多數鋁、銻、鎘、鉬、碲、錫和鋅,并在銅精煉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由于中國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關鍵原材料(如光伏)、礦產加工能力的主導地位,西方經濟體既要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又要監督國內對太陽能和汽車電池等清潔技術需求的增長。
繼去年經歷能源危機風波后,雖然歐洲市場能源轉型仍處于全球前列,但歐洲是全球能源對外依存度最高的區域,存在風電、水電供應鏈依賴度高,核電發展爭議較大等具體問題。5月16日,歐盟正式發布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根據法案的最終版本顯示,歐盟國家將最終確定一個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到2030年使歐盟42.5%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但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預計到2027年,歐盟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生產中的份額將遠低于歐盟的預測。
去年12月,歐盟簽署了一項500kV黑海海底電纜建設的協議,據稱,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將通過這條電纜向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市場供應綠色電力。但有
專家表示,該項目存在成本效益和既定環境目標的實際可行性的爭議。有匈牙利環保人士指出,該項目存在不確定性且在經濟上可行性較低。目前,阿塞拜疆90%以上的能源來自不可再生能源,雖然電纜未來的能源來源應來自于里海的風力發電場,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電廠還未動工。有傳言說格魯吉亞也具有水力發電潛力,但當地環保人士警告稱,格魯吉亞的發電能力長期以來被過分夸大。格魯吉亞的河流由北極冰川形成,由于氣候變化,冰川正在減少,無論是滿足國內需求還是外送電都存在現實問題。
即年初在電力市場改革問題上產生分歧后,歐盟各國對待核電的態度涇渭分明。2022年法國核電頻出問題,但法國近期仍就核電是否納入可再生能源與歐盟博弈,在歐盟現有的成員國中,近一半有在役核電。為力挺核能,法國日前舉辦了一場“歐洲核聯盟”
會議,呼吁建立獨立的歐洲核供應鏈以及促進歐洲的核工業復興。德國于今年4月關閉了最后三座核電站。據路透社報道,德國、奧地利、西班牙、盧森堡、丹麥等國家認為,核能應該被排除在可再生能源目標之外;而法國、芬蘭、意大利等國則認為,應該鼓勵各國使用基于核能生產的氫氣。6月19日,“歐洲核聯盟”還將舉行新一輪
會議,歐盟委員會要求“歐洲核聯盟”起草一份有關項目性質的聯合文件。
歐洲的綠色轉型發展和氣候目標雖然充滿雄心,但目前來看,短期內其“天時、地利、人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和挑戰。動輒變幻的國際形勢、地緣關系,各國經濟、產業發展的各自訴求,歐洲綠色轉型仍需“上下而求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