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財政金融政策激勵和協調配合
氣候變化及相關政策調整,對投資、產出、就業、物價等宏觀經濟變量將產生重大影響,也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因而,必須妥善施策,豐富政策支持工具和手段,切實防范相關風險。財政和金融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主要政策,存在交叉領域和互補效應。《報告》強調,做好政策協調,相互強化政策效果,有助于確保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預期目標。
“財政金融政策的激勵非常重要。”王信表示,關于財政政策的引導和激勵,可以通過政府的公共投資、政府補貼激勵及政府采購激勵等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關于金融政策激勵,更多是基于中央銀行的角度,同時涉及其他金融監管部門,總體從金融政策怎樣進行支持,引導市場主體更多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他進一步稱,央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支持是必要的,其空間和力度與碳價關系密切。如果碳價偏低,可能就需要更多的央行政策激勵;反之,如果碳價比較合理,能夠更好地發揮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就不太需要央行的政策激勵。可見,發揮市場激勵的作用非常重要。
“課題中我們也討論了財政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這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政策有效性。”王信表示,綠色政府債券是財政金融政策共同發力的重要結合點,國際上,綠色政府債券發展迅速,一些國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綠色政府債券發行機制,值得我國借鑒和研究。
此外,《報告》還認為要積極開展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當前,國際組織和各國金融管理部門開展綠色金融評價并不是很多,我國綠色金融評價走在國際前列。不過,綠色金融評價的覆蓋面、評價的內容還比較窄,應用場景還不夠多,需要進一步開展綠色金融綜合評價,更好發揮評價的重要作用。
另在氣候相關金融風險防范方面,近年來,國內外關于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討論日益增多,越來越傾向于認為氣候相關金融風險是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來源之一。全球多家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已開展或者計劃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中國央行已組織20多家大型商業銀行進行氣候風險壓力測試,部分地區、行業也在進行本地區、本行業更大范圍氣候風險的壓力測試。
《報告》深入探討了整個宏觀經濟層面氣候風險的壓力測試,即氣候變化對宏觀經濟的重要變量產生影響,由此對一些行業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其研究的一大創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