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人才培養需因地制宜 不可盲目求快,質量應與數量同步提升
在郭茹看來,“我國已經完成‘雙碳’目標的頂層設計,長遠來看,人才培養和行業市場的適配度會逐步提高。”
但她同時提醒,“雙碳”目標的實現對人才的專業性、創新性和實踐性都有很高要求。人才培養依然是一項復雜艱巨的任務。
“從頂層設計角度來說,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首先需要進一步完善。‘雙碳’目標的實現涉及多領域多行業主體的利益,利益的沖突與協調需要法治、行政的剛性約束,也需要財政政策的‘軟’激勵。要立足現有‘雙碳’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瓶頸,從立法、行政、財政等多個方面研究完善‘雙碳’專業人才培養的激勵約束機制。其中,立法是尤其重要的方面。通過立法,可以把‘雙碳’總量和目標細化到各個區域和行業,人才培養目標也會隨之明晰。”郭茹分析說。
她同時補充說,要注重人才培養的科學性。“‘雙碳’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科學過程,我們必須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例如,人才成長需要一定的周期,人才能夠發揮作用也需要特定的外部環境和真實場景,還得注重人才數量和質量的同步快速發展。當前人才供需矛盾應該逐步化解,不可盲目求快而因小失大。”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搭建了“雙碳”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政策框架雛形,包括政府、高校、企業在內的多方均積極參與。
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建設碳達峰碳中和人才體系,鼓勵高等學校增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
2021年以來,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紛紛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早在2021年4月,同濟大學牽頭“華東八校”共同發起組建了“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并發布《促進碳達峰碳中和高校行動倡議》,提倡加強校際開放合作,組建學科交叉團隊,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培育一流雙碳人才。
在陳志祥看來,高校是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一環,也是人才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考慮到高校培養人才具有時間周期較長的特點,面對短期內的人才需求增加,社會職業培訓和能力建設能夠起到很好的協同作用。”
面向企業層面的碳中和培訓也已開展得如火如荼。
例如,2021年起,獨立咨詢機構商道縱橫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合作,舉辦碳中和
專家能力培訓班,致力于培養企業碳中和專業人才。
“高校和企業都是‘雙碳’人才培養的主體,未來‘雙碳’的人才需求也一定是多層次、跨領域的。歐美發達經濟體在‘雙碳’人才培養方面逐步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各類社會組織和培訓機構廣泛參與的職業培訓體系,我國‘雙碳’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亟須構建因地制宜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郭茹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總結說。
談及人才培養的下一步工作方向,郭茹建議從“標準”入手。
目前,對“雙碳”人才,我國相關行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學歷輕能力、重資歷輕業績、重
論文輕貢獻、重數量輕質量等問題,導致從業人員容易遭遇職業發展瓶頸,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從業體驗和長期信心。
“如果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規范,從業人員的狀況就會大為改善。從這個角度來說,職業培訓不僅有存在的必要,還有很大完善提升的空間。當下的亂象不應影響我們對人才培養、考評規范化的信心。”郭茹期許道。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