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可持續運轉的碳普惠平臺,與碳市場對接或為解決方案
據界面新聞了解,“武漢碳寶包”已在2018年停止運營,“深圳碳賬戶”已在2020年5月停止運營,“成都早點星球”目前也已停止運營。碳普惠機制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如何可持續是碳普惠平臺運營的一大難點。
碳交易資深人士章良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多數碳普惠平臺都是由政府或企業單方面的投入資金,如果得不到資金上的支持,碳普惠平臺很難持續運營”。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碳普惠減排量進入
碳交易市場,對接碳普惠減排量的
買賣雙方,將其市場化。其中,碳普惠減排量的賣方是產生碳減排行為的機構和公眾,買方是需要完成碳排放
履約目標的企業,以及進行
碳中和的機構和個人。
碳普惠減排量經過官方核證后,便可作為碳資產進入碳市場。其中,廣東省碳普惠核證減排量(PHCER)進入廣東地方碳市場可用于抵消
碳配額,成都“碳惠天府”項目碳減排量(CDCER)進入成都地方碳市場目前僅用于碳中和。
2017年,廣東省發布的《廣東省碳普惠交易管理辦法》中指出“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可作為補充抵消機制進入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同時,廣東省規定企業提交的用于抵消的
CCER和PHCER的總量不得超過本企業年度實際碳排放量的10%,且提交的
CCER中必須有70%以上是本省CCER或PHCER。截至2021年末,廣東省PHCER現貨累計成交量為534.26萬噸。界面新聞了解到,成都碳惠天府機制第一批碳減排項目方法學涵蓋能源替代、資源節約、生態保護“三大領域” 共8個方法學,累計簽發了約7.5萬噸左右的CDCER。
現階段,碳普惠平臺和碳交易市場的對接仍在摸索階段。2020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中指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為排放配額以及其他產品。據業內人士透露,“‘其他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是為碳普惠減排量進入碳交易市場留出空間”。
今年2月中旬,上海市發布的《上海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指出,上海市2022-2023年的主要目標是搭建碳普惠平臺,引導碳普惠減排量通過抵消機制進入上海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李陽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碳普惠平臺和碳交易市場對接過程中一個主要難點是,無法確定碳交易市場每年能夠消納多少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如果碳普惠核證減排量進入碳交易市場的體量過大,會對地方
碳價造成沖擊,供過于求使得
碳價下跌;如果體量過小,履約企業可能會面臨供不應求的問題。
碳普惠核證減排量進入碳交易市場合適的體量需要依靠長期且豐富的碳交易數據來進行確定。李陽表示,國內碳普惠的發展普遍處在初期階段,仍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間,碳普惠平臺和碳交易市場的對接還需要較長的過程。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李陽、章良均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