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機制體系待建
隨著碳普惠快速發展,范圍逐漸擴大,因目前國家層面尚未出臺統一的碳普惠機制,各地因標準不同、碳減排量重復計算等帶來的弊端也正逐漸顯現。
“居民通過步行或公交出行,可以獲取一定數額的碳減排收益,目前,這些碳減排量在支付寶、各地碳普惠平臺中都可以申請獲取碳減排收益,同一個居民的同一種碳減排行為,可以同時獲取多個平臺的碳減排收益,碳減排量存在重復計算。“專注于
碳計量研究的
專家周才華坦言,目前,同一份碳減排量目前也可以存儲進多個碳賬戶。
周才華進一步指出,當前,各地碳普惠減排量核算標準也不一樣。“各地按照碳減排
方法學實行碳普惠機制,雖原理一樣,但各地執行的碳減排因子不同,碳減排所獲效益就不同。如在北京乘坐公交出行1公里與在深圳步行1公里所獲碳減排收益是不一樣的。”
除此之外,周才華還表示,目前碳普惠的減排場景相對較少,個人累積的碳減排資產的使用、消納場景有限,未來,需進一步開發碳普惠核證減排量方法學,擴寬激勵場景。“未來,碳普惠機制應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規范用戶碳減排量計算,搭建碳普惠機制底層數據統一平臺,全面完善碳普惠機制體系,實現與綠色金融、個人碳賬戶、
碳市場等的深度融合。”
另有受訪的業內人士建議,下一步還應開展數據的融合使用和交叉驗證,防止數據造假行為,確保減排量的真實、準確。與此同時,要注重個人信息保護,打消用戶對隱私泄露的顧慮。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