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檢驗協會
碳中和綠色發展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袁東來致辭。
中國經濟網
北京12月23日訊 12月22日,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碳中和綠色發展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線下”加“線上”(現場加網絡)的形式在京成功召開。通過選舉,長期從事國家生態戰略安全評價體系、碳基文明、生態資本論、碳中和、富碳農業、農耕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的系統方法論研究工作的袁東來先生,當選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碳中和綠色發展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袁東來在專委會成立大會上發表了致辭。
“在中國質量檢驗協會(以下簡稱質檢協會)的大力關心、支持、指導下,經過籌備組和相關方面的共同努力,專委會今天正式成立了。有幸當選為專委會首任會長,既深感榮幸,也深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袁東來發表致辭。
作為富碳農業理論與生態資本論奠基人,也是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以及中國社科院大學新時代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袁東來多年來著力系統研究碳基文明、生態資本論和富碳農業的理論方法,利用富碳農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著力共建碳星球碳基文明生命命運共同體,實現碳中和。
“我始終認為,實現工業排碳與農業固碳的良性循環,既可利用碳資源
節能減排、消納碳資源、解決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又可以促進相關工農業生產,改變我們作為傳統農業大國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堅持認為,探索和實踐富碳農業的發展方式,有助于系統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糧食短缺、困難立地四大綜合性難題。”袁東來表示。
袁東來分析了當前科技生產力對綠色發展的促進作用。事實上,富碳農業(包括富碳林業)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是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根據自然界植物生長規律,并遵循自然科學、生態環境學、能源經濟學、循環經濟學、土壤學、植物學、植保學等基本原理,運用系統工程和現代科技成果,將工業生產活動產生的巨量的大自然不能自然消納的二氧化碳收集后,用于工農業生產。富碳農業的本質是利用光合作用把碳從無序變為有序,并按照光合作用創造地域性產品、物種及使用碳的標準。
“我研究的富碳農業,第一次提出了對‘碳’的全新認識,即利用農業
碳匯功能來消納碳,從而實現工業排碳與農業固碳良性循環的全新經濟發展模式,我認為這應該是中國農業的第三次綠色革命。”袁東來表示,富碳農業的公共屬性立足全社會不增加資源消耗的情況,同時徹底解決“碳”并充分利用“碳”,這也應該是我國兌現二氧化
碳減排承諾的最有效方法。
“富碳農業‘馴服’二氧化碳這匹‘野馬’,為破解‘三農’難題出力,為現代農業服務,不但能使人類在農業方面獲得更大自由,也關系到工業生產中作為廢氣處理的資源變廢為寶和綜合利用,更關系到人類當今和未來的生存環境與質量。富碳農業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表現形式,富碳農業不但有助于‘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也有助于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更加有利于國際社會認同的‘減排’和大國責任的體現。”袁東來堅定地表示。
“作為專委會首任會長,必須立足政府和會員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定位,做好行業宣傳、引導,指導會員執行國家有關政策;多做調查研究,積極了解會員單位在執行國家政策中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反映會員的愿望和訴求,努力依法維護會員單位的合法權益;提出碳中和綠色發展戰略設想,為政府和行業制定各種政策和決策提供參考依據;配合政府部門做好碳中和綠色發展規范和指導工作,整合資源,助力營造良好市場氛圍;通過積極開展相關標準制修訂、產品質量檢驗和認證認可評價等工作,促進碳中和綠色發展高質量健康發展。”袁東來說。
袁東來表示,在具體工作中,將為會員提供國家政策信息、產業信息、市場信息、經濟信息、標準信息,切實做好培訓和咨詢服務工作;加強會員之間的橫向聯合,技術合作和技術交流;加強專委會的對外交流,組織會員單位學習考察,及時了解“雙碳”行業最新變化;加強宣傳,讓碳中和綠色發展的概念深入人心。
“我堅信,專委會在各界的關心幫助下,在各位
專家同仁的支持協助下,在廣大會員的大力支持下,將開創工作的新局面。”袁東來堅定地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