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背景下,鋼鐵行業盈利分化,產品供給受限。隨著中國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
碳中和技術路線圖制定工作的逐步完成,鋼鐵行業將在供需結構、進出口結構、產業集中度等多方面迎來新變化。
展望2022年,鋼鐵行業格局迎來深刻變革。
在“雙碳”背景下,鋼鐵行業盈利分化,產品供給受限。隨著中國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碳中和技術路線圖制定工作的逐步完成,鋼鐵行業將在供需結構、進出口結構、產業集中度等多方面迎來新變化。
12月15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2022中國和全球鋼鐵需求預測, 2021年我國鋼材消費量為9.54億噸,同比下降4.7%;2022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9.47億噸,同比下降0.7%。
同時,預計2021年和2022年我國粗鋼產量分別為10.40億噸和10.17億噸,同比分別下降2.3%和2.2%。生鐵產量2021年、2022年分別為8.63億噸、8.24億噸,同比下降2.8%、4.5%;鐵礦石需求量2021年、2022年分別為13.64億噸、13.02億噸,同比下降2.8%、4.5%。
鋼鐵供需將逐年緩降
2021年,我國經濟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政策收緊等影響,消費和投資增長勢頭減弱,供應鏈受阻,鋼鐵行業的生產和需求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預計2021年我國鋼材消費量為9.54億噸,同比下降4.7%;預測2022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9.47億噸,同比下降0.7%。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對此解釋稱,當前房屋建設等領域鋼鐵需求出現了明顯的階段性下降,導致我國鋼材整體消費量下降。2022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明確提出,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李新創預計,明年的基建投資將為鋼材需求總體穩定提供有效支撐,保障性租賃住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成為結構優化的新動能。此外,機械、汽車、造船、家電、鐵道、自行車摩托車等行業的鋼材需求也將保持增長態勢。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短期內鋼鐵需求雖然保持緩速下降,但城市輕軌、高端制造裝備等新的需求增量對鋼材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傳統落后產能將加速退出市場競爭。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多次強調,引導鋼鐵企業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確保實現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粗鋼產量94636萬噸,同比下降2.6%,其中11月份粗鋼產量6931萬噸同,比下降22.0%。
根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預測,2021年我國粗鋼產量為10.40億噸,同比下降2.3%,全年壓產目標完成在即,或將成為2015年以來的首次產量同比負增長。而2022年的全國粗鋼產量還將進一步下降2.2%,預計總產量為10.17億噸。
李新創表示,近幾年,國內外旺盛需求和投資拉動導致粗鋼產量高位快速增長。但若任其發展,可能會走上“刺激——增長——過剩——虧損”的老路,壓減粗鋼產量作為重要手段,將督促行業摒棄以量取勝、粗放發展的慣性模式,引導企業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助力產業結構升級。
進出口結構注重保障國內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6187.5萬噸,同比增長26.7%。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稅務總局分別于今年4月底和7月底發布了關于取消(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的公告,此后我國鋼材出口量出現連續下降,11月份我國鋼材出口更是首次出現年內同比負增長,同比下降0.9%。
“總的來說,國家政策不鼓勵鋼材出口,受各種因素制約,明年鋼材出口很難增加。”在李新創看來,國家取消鋼鐵行業的出口退稅,將使未來中國鋼材進出口結構發生改變,在“雙碳”戰略下,鋼材產品應優先保障國內鋼材需求和經濟發展。
在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12月15日發布的《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2022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中,繼續對鉻鐵等106項商品實施出口關稅。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國清指出,硅鐵、鉻鐵出口關稅的提升以及其他產品高出口關稅的延續,反映我國對鐵合金、再生鋼鐵原料等產品的出口限制力度加大,目的是提升企業出口成本,削弱出口競爭力,抑制其出口相關產品,以滿足國內對相關初級產品的需求。
“對鋼鐵產品的進出口也不能是簡單一刀切。如果我們沒有高端產品出口,就很難在國際鋼鐵高端市場上擁有話語權,而對于附加值和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產品,則應該限制出口。”李新創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李新創建議,政策層面應該針對不同鋼材產品采取差別化政策,支持高端鋼材出口,限制普通鋼材出口,鼓勵廢鋼、鋼坯等原料和初級產品進口,從而推動電爐短流程煉鋼技術的發展,壓減國內粗鋼產量。另一方面,通過促進生鐵、鋼鐵再生原料、鋼坯等初級產品的進口,也有助于減少對鐵礦石的需求及海外依賴,引導鋼鐵行業降低消耗,助力鋼鐵行業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鋼鐵行業集中度持續增強
我國鋼鐵工業
碳排放量占全球鋼鐵行業的60%以上,占全國
碳排放量的15%左右,以化石能源為原輔料的工藝流程也決定了行業高消耗高排放特性,“雙碳”要求和資源能源約束將是全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工業和信息化部已聯合有關部門,編制完成了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工業領域重點行業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后續將按照統一的要求和流程陸續發布。
有業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現有的工藝技術條件下,主要依靠總量控制和技術進步實現節能降耗和
碳減排,在氫冶金等工藝技術短期內難以獲得大的突破情況下,控制總量是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徑。
李新創指出,中國鋼鐵產量已進入峰值
平臺區,將在10億噸規模上下波動,未來將呈現緩慢下降態勢,鞏固去產能成果仍是今后行業重點任務,當前應結合碳排放、能耗雙控、環保水平等綜合考慮粗鋼壓減。
“粗鋼產量的壓減對行業穩定有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壓減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應當有整體意識,不能碎片化、激進式地推進。”李新創說。
李新創指出,鋼鐵行業作為碳減排的重點行業,將率先在2025年左右實現達峰,未來將面臨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以及嚴峻的“碳經濟”挑戰,鋼鐵行業碳達峰到深度脫碳乃至碳中和,最多僅有35年時間。
21世紀經濟報道從部分鋼鐵企業處了解到,當前鋼鐵行業的低碳化改革仍集中在行業頭部企業。由于人才不足,研發能力滯后等問題,中小企業目前的
綠色改造相對滯后。
李新創表示,當前鋼鐵行業仍需進一步提高集中度,在“十四五”期間將切實整合深入,從而實現產能優化升級,減少同質化競爭。
在最新發布的《2021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研究成果》中,合計占全國粗鋼總產量90.2%的122家鋼鐵企業中,競爭力評級為“極強”和“特強”的鋼鐵企業共56家,合計粗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5.4%。其中,中國寶武鋼鐵、中信泰富特鋼、首鋼等多個大型鋼企名列前茅,技術創新能力、綠色低碳水平等因素占據了較高的評價權重。
“如果不提高集中度,不僅對行業自身,對上游下游,對國民經濟都不利。集中度低就容易打
價格戰,鋼價會大起大落,全國10億多噸鋼的大市場,每噸鋼價能夠在短期內上下波動一千多元,和其他行業比起來,實際的利潤率卻并不高。” 李新創預計,“十四五”期間,全行業的整合進度或將達到60%。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