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9月23日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今年2月2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綠色發展”提高至國民經濟管理的戰略層次,詳見建投碳學團隊于2月23日發布的《抽絲剝繭,解讀中央文件釋放信號》。今年3月18日,國家發改委做出了推動形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決策,緊接著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文件,編制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分領域分行業實施方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正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時隔7個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意見》,作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中的“1”,本次《意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或成為指導各行各業“擰成一股繩”的頂層政策文件。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意見》將“綠色發展”再次提高至中共中央統一部署的戰略層次。值得一提的是,2月印發的《指導意見》發文字號為國發(2021)4號,而本次《意見》發文字號為中發(2021)36號;中發文件屬于黨口發文,偏重于全國工作部署、宏觀政策和重要事項,是對黨組織內部和國家整體的指示,可見“綠色發展”從“國民經濟管理”再次被提升至中共中央統一部署的戰略層次。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意見》吸取前期實踐經驗,倡導全社會共識。“雙碳”工作推進實踐中,出現一些例如“運動式減碳”的棘手問題。面對摸索中遇到的困難,本次《意見》明確了工作原則,強調“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較《指導意見》更有針對性、更符合國情。《意見》首次提及“全社會共識”與“全民參與”,說明“綠色發展”的戰略將滲透到各行各業、貫徹到生產與消費。然而,由于其屬于頂層設計文件,《意見》的具體內容仍不夠細化,也難以明確具體的責任單位,后續將會由“1+N”中的“N”進行內容和措施補充。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意見》目標規劃切實可行,大致呈線性變化。《意見》循序漸進規劃“雙碳”目標,按照《意見》的階段性量化指標,圖表3展現了2019-2030年的森林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的目標增長,森林覆蓋率大致成線性增長,森林蓄積量2019-2025年年均增速為0.42%,2025-2030年年均增速為1.11%。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根據世界銀行官方數據,2005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1.634(kg/按2010年不變價格美元),我國2020年單位GDP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了48.4%,計算得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0.843(kg/按2010年不變價格美元),并根據《意見》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目標規劃,估計202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為0.691(kg/按2010年不變價格美元),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為0.572(kg/按2010年不變價格美元),《意見》中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值逐年大致呈線性下降趨勢。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煤焦鋼產能產量仍有較強的壓減預期,碳匯項目風口將近。《意見》共提出31條分類措施,建投碳學團隊精選了其中與工業品和碳排放權交易緊密相關的意見,對其釋放的信號進行簡要解讀: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1)供給側:高耗能項目產能受限程度有差異。按照產能限制力度由高到低排序,鋼鐵、煤炭 >; 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 >; 煤電、石化、煤化工 >; 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 >; 煤制油氣;未來,煤焦鋼產業供給端仍有較強的壓減預期,關注階段性錯配機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2)消費側:設置能源消費上限,明確煤炭和石油消費達峰路徑。“十四五”期間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期間煤炭消費逐步減少,石油消費“達峰”;展望后市,地方政府均有降低煤炭消費量的任務,煤炭供給增量尚無空間,目前非化石能源未能穩定供應,煤炭緊缺的局面短期難改。
3)頻頻提及“碳匯”,下一個風口將近。較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意見》中“碳匯” 這一概念屢次出現,提出“農業固碳增效”、“鞏固碳匯能力”以及“將碳匯交易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全國CCER系統重啟在即,碳匯項目或迎來一波發展紅利。相比碳捕獲、利用和封存技術,碳匯是性價比更高的從大氣中移除碳的方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碳匯是“碳中性”的,例如植物碳匯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過程的強弱對比關系,林業碳匯項目注冊CCER需要遵循相關的方法學。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