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于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
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
試點的通知》,決定在河北、吉林、浙江、山東、廣東、重慶、陜西等七省市組織開展
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
試點,涉及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點行業。
山東是經濟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鋼鐵和化工業被列入此次試點,降碳實效關乎全局效果。從山東生態環境領域“十四五”時期的總體謀劃看,“減污降碳”是明確要求。此次試點工作,要求基本摸清重點行業碳排放水平和減排潛力,重在從項目建設審批的源頭環節把關,無疑有助于山東從根子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作用。
5月底,生態環境部出臺《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提出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此后不到兩個月,試點工作就已展開。這意味著,降碳正在成為各省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
降碳,源頭防控是治本之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作為約束項目與規劃環境準入的法制保障,是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環評制度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如今,環評制度的主要任務和作用,已經逐漸從單純的污染防治上升到促進
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就成為了關注重點。
本次試點主要開展建設項目二氧化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有條件的地區還可開展以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等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為主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試點。不難看出,降碳已經不是方向和口號,“碳入環評”將充分發揮環評制度源頭防控作用,在更大范圍、更多行業中成為項目入場的門檻和準入條件。
從實際效果看,此次試點碳排放納入環評,與近來熱度持續走高的碳排放權交易將形成合力——“碳入環評”側重從源頭環節把關控制碳排放,碳排放權交易則側重在生產環節控制碳排放,二者互為補充、合力降碳。
不僅如此,這套“組合拳”還將持續給高排放項目帶去壓力,給低碳技術帶來機遇。專業人士分析,碳入環評后,試點地區高排放項目新增產能難度加大,鋼鐵、乙烯和原油加工等行業將受到明顯沖擊,同時,掌握低碳技術的企業獲取新增產能相對其他企業更為容易。尤其是《通知》要求除了計算項目的碳排放總量以外,還需從能源利用、原料使用、工藝優化、節能降碳技術、運輸方式等方面提出
碳減排措施。可以預見的是,不斷提高的門檻勢必會倒逼低碳技術路線的加速推廣。
近期,山東也出臺了《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提升防控水平,推進“兩高”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控制。
降碳,已經成為各地實現綠色循環發展的必答題。對于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山東而言,降碳是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完成產業升級和實現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重大機遇。“十三五”期間,山東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大幅改善,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圓滿收官。“十四五”時期,以此次試點為契機,山東突出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制訂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實施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相信會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