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兩條腿走路,需要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在第十三屆陸家嘴
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等嘉賓對于金融助力碳達峰、
碳中和的議題展開討論。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
“人民銀行一直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發展,經過多年探索確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思路,即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三大功能,探索形成了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這五大支柱是:綠色金融標準體系、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勵約束機制、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劉桂平說,這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是金融部門有利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著力點。
據劉桂平介紹,人民銀行在銀行間市場推出碳中和債券融資工具和碳中和金融債,重點支持符合
綠色債券目錄標準且
碳減排效果顯著的綠色低碳項目。
截至到今年一季度末,銀行間市場的碳中和債已經累計發行656.2億元。全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24.6%,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2.3個百分點。
綠色低碳要兩條腿走路
劉桂平表示,要著眼全局,強化對全國
碳市場建設的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兩條腿走路。
一是要盡早設置清晰的
碳排放總量目標。在總量約束下,由市場供求決定配額交易,形成清晰的
價格信號,從而引導預期,穩定預期,促進低碳投資。
二要進一步發揮金融在碳市場建設中的支持作用,
碳交易的底層邏輯是排放權的轉移,包含配額分配、登記交易核查評估等諸多環節,實際運行成本較高,限制了市場效率。引入更多的金融機構和包括碳衍生品在內的金融產品,有利于發揮碳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降低交易成本。
投資中尤需冷靜理性
縱觀國際,有關新興產業非理性繁榮引發經濟金融風險的例子不勝枚舉,無論是十九世紀中期鐵路投資熱退潮,1929年無線電電力、汽車和石化泡沫破裂,還是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都揭示了非理性投資潛在的社會經濟成本。
劉桂平指出,尤需保持冷靜理性。“根據國內外主流機構的測算,碳達峰,碳中和需要的資金投入規模大概在150萬億-300萬億元之間,相當于年均投資要3.75萬億-7.5萬億,巨量的資金需求背后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各類投資風口不斷涌現。”劉桂平提示,這個時候我們尤其需要冷靜,需要理性,需要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上海引領綠色金融發展
目前,全國綠色債券中超過90%在上海發行,綠色環保企業股權上市融資超過60%發生在上海。
劉桂平指出,上海在引領綠色金融發展上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優勢,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上海金融要素市場完備,金融機構聚集,金融基礎設施完善,為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未來,上海可進一步發揮優勢,在金融機構碳核算、金融機構及融資主體的氣侯和環境信息強制披露、綠色金融產品評估論證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這不僅有利于提升上海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引領可持續發展投融資的國際潮流,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有利于提升金融對綠色低碳轉型的服務能力,特別是通過金融創新支持綠色技術進步,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劉桂平表示。
銀行大有可為
銀行如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各位嘉賓在論壇上“劃重點”。
法國巴黎銀行董事長讓·勒米埃稱,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銀行扮演了關鍵角色。銀行的角色就是給投資融資以及給企業融資,打造綠色的資產,意味著要為這樣的轉型進行融資,和公司合作,這些公司有可能現在不是那么綠色。因此,我們要幫助他們變得更加綠色,這是銀行業的一個核心任務。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指出,銀行可以通過更加嚴格的采購標準,加大自身營運減排的力度,可以用銀行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傳播低碳的理念。同時,銀行作為資金交易中的參與者,可以在資金價格和準入的過程中把低碳、碳排放要求放入,對于利益相關方低碳的轉型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