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電廠發展所需的機制保障與政策支持
除了技術層面之外,當前在機制保障與政策支持方面,還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一是認識不到位。目前,我國虛擬電廠處于初期階段,其組織、實施和管理基本上還是沿襲需求側管理的舊模式,沒有形成體系化、常態化工作機制。二是管理部門不明確。虛擬電廠屬于新業態,目前的運行遵循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住建部、國資委、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于2017年發布的《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修訂版)》,但牽頭部門不明確,管理職能有交叉。三是規范標準不統一。國家層面沒有相關文件,潛力巨大的分布式發電無法進入,限制了虛擬電廠發展空間。沒有虛擬電廠的國家、行業標準,各類設備及負荷聚合商的通信協議不統一,數據交互壁壘高、不順暢,增加了建設難度和成本。四是激勵和市場化機制不到位。目前,僅有部分省市出臺了支持政策,但激勵資金盤子小、來源不穩定,難以支撐虛擬電廠規模化發展。因此,在機制保障和政策支持方面,建議還應重視以下幾點。
各方協同豐富、完善電力需求響應市場,提高能源相關方的參與度。一是從短期運行角度,良好的
價格引導機制非常關鍵。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效銜接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因此,對于售電公司而言,購電
價格由批發市場決定,售電市場由零售市場決定。由于在我國用戶的電價受到政府管制,如果這兩個市場價格無法聯動,售電公司會因為價差而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零售電價無法反映出電力稀缺的狀態,如果用戶無法進行響應,會使得電網整體處于供電緊張狀態。設計合理的激勵機制,明確激勵機制中的補貼系數及標準,補貼系數及其標準的高低,不僅能夠影響需求側響應的穩定及響應活力,而且能夠影響負荷集成商的服務質量及積極性。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政府發布的政策可以為市場主體提供明確的投資信號。為了避免哄抬電力市場價格或者無規劃的大規模集中投資,而造成電力市場運行失穩、某些參與方的利益受損等情況發生,政策要有一定的連續性。
二是挖掘需求響應更廣泛的空間價值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引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發電資源參與批發市場交易,需要在批發市場中引入超額可再生能源有償消納的效益分享機制,從而更充分激發用戶的參與積極性。針對分布式可再生電力上網問題,可以借助綠色證書來協助分布式電源與需求響應用戶之間的交易。如果需求響應用戶協助分布式能源發電商入網,建議發電商與響應用戶分享綠證收益。
三是現貨市場頂層設計應積極考慮需求響應的參與方式。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入,中國的電力交易正逐漸從中長期交易向時間周期更短的現貨交易發展。需建立與現有電力市場發展配套的容量市場,吸引有效投資、提供引導信號、完善電力市場,配套建設容量市場或相應的容量費用補償機制。允許需求響應資源參與容量市場競價,簽訂需求響應協議。
電網側打造先進智能配電網,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打造現代化配電網,做到結構合理,根據負荷預測,優化供電區域分類,因地制宜確定規劃標準,提升互聯率與轉供轉帶能力。要做到技術先進,積極應用自動化、智能化、現代信息通信等先進技術,滿足各類供用電主體靈活接入、設備即插即用需要,增強配電網運行靈活性、自愈性和互動性。
大力推進新能源重點工程配套工程建設,提升各電壓等級
清潔能源輸送能力,擴大交易規模,堅持
清潔能源全網統一調度,加快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挖掘電網調峰能力。
電源側深入研究分布式電源、微電網儲能的運行特性,構建城市電網安全風險評估模型。探索不同場景下運行工況下分布式電源,微電網儲能接入對城市電網運行特性的影響。分別從電網潮流電壓分布短路電流及繼電保護配電自動化電能質量分布式電源最大準入容量以及電網穩定性等方面開展研究。開展各類新能源與儲能接入,對城市電網運行安全風險影響分析研究,以及對城市電網網架風險、過負荷風險、設備風險等風險發生的概率及電網運行可靠性分析,從不同角度提出各類新能源對城市電網影響的安全風險評估指標,確定相關特征參數,研究變化規律,建立風險模型。
國家層面大力推進虛擬電廠、電力市場建設,完善激勵政策,加強能源監管。一是統籌推進電力中長期交易、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做好各交易品種之間的銜接;全面深化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完善跨省跨區輔助服務交易機制,推動建立電力用戶參與輔助服務的費用分擔共享機制。加強能源市場秩序監管。指導建立市場自律監督工作機制,督促市場運營機構做好市場監控和風險防控,建立健全在線監測系統。二是盡快啟動虛擬電廠頂層設計。建議由國家層面出臺虛擬電廠指導性文件,明確虛擬電廠定義、范圍;積極培育“聚合商”市場主體;建立虛擬電廠標準體系;可以明確能源主管部門牽頭建設虛擬電廠。三是建設虛擬電廠基礎設施與系統平臺。政府部門統籌規劃,可以充分引入華為、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技術優勢,建設虛擬電廠的基礎設施與系統平臺,為廣大用能企業提供智慧能源服務。四是加快完善激勵政策和市場化交易機制。豐富虛擬電廠激勵資金,來源可包括尖峰電價中增收資金、超發電量結余資金、現貨市場電力平衡資金等。加快完善虛擬電廠與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的銜接機制。
作者單位:國網冀北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