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鎖定效應未得到足夠重視
碳達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拐點,即地區或行業年度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持續下降的過程。按照目標,我國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然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調研發現,部分省市并未充分認識到碳達峰對地方發展的倒逼要求。“不少地方認為,2030年前還可以繼續大幅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甚至還在高碳的軌道上謀劃‘十四五’發展,想攀登碳排放‘新高峰’后再考慮下降問題。殊不知,‘十四五’新建的高碳項目,排放將延續到2050年前后,還會壓縮未來20-30年低碳技術發展空間,給碳中和帶來巨大壓力。”
以石化行業為例,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工業是我國碳排放主要領域,而石化行業排放量又占到工業總排放的20%,是排放大戶。“一個大型項目從投產、建成運行到關閉,通常需要五六十年,意味著‘十四五’上馬的項目將直接波及2060年碳中和目標。不是說一律不能上項目,地方要慎重考慮,以戰略眼光進行布局。現階段投建的項目,工藝技術能否達到二三十年后的零碳要求?還是說項目只干30多年就不要了?難的不是達峰,而是達峰之后如何持續減排。”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