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的金融風險傳導渠道
多國央行以及 IMF、世界銀行、
綠色金融合作網絡(NGFS)等國際機構普遍認為,氣候變化會帶來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兩類“風險因素”。其中,物理風險是由日益增多的干旱、洪水和風暴造成的嚴重災害,以及由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和降水變化等氣候模式逐步變化造成的慢性災害。這類風險會造成巨大的財務損失,損害資產價值和借款人信譽,從而對金融部門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轉型風險則產生于向
低碳經濟快速調整的過程中,這種調整需要對經濟進行重大的結構性改革,從而引發(fā)對資產價值的重新評估,影響借款人的收入和信用,最終給金融機構帶來信貸風險、給投資者造成市場損失。
氣候變化引致的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主要通過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四個金融渠道作用于實體經濟和金融資產,進而影響金融穩(wěn)定。
一是信用風險渠道。氣候風險的直接或間接暴露會造成借款人債務償還能力的惡化,從而導致更高的違約概率和更高的違約損失。同時,用作抵押品的資產的潛在貶值也會增加信貸風險。如 Noth 和 Schüwer (2018)對美國的研究發(fā)現,受災害影響地區(qū)的銀行不良貸款和止贖率(借款人喪失贖回抵押品權利的比例)高于其他地區(qū),大大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風險。
二是市場風險渠道。氣候災害或市場突然轉型會引發(fā)市場
價格變動,一旦金融資產
價格出現幅度較大、范圍廣泛的下跌,就有可能影響金融穩(wěn)定。英格蘭銀行在《氣候變化對英國銀行業(yè)的影響》(2018)中指出,向低碳經濟轉型速度過快,資產價格估值變化可能會破壞市場穩(wěn)定,引發(fā)虧損的順周期性,導致金融狀況持續(xù)收緊。
三是流動性風險渠道。據彭博
新能源財經分析,當前石油和天然氣資產的股票市值已接近 5 萬億美元,大部分在金融業(yè)的資產負債表上。隨著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顯現,擁有較多碳密集型資產的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會受到極大沖擊。在嚴格的資金和流動性條件下,資產負債表脆弱的金融機構可能無法在短期內進行再融資,進而出現流動性緊張局面(BIS,2020)。
四是操作風險渠道。極端天氣可能會直接導致金融機構業(yè)務的中斷,如金融機構的辦公樓或數據中心受到損害,其業(yè)務流程和整個鏈條上的機構都會受到影響。此外,如果金融機構不適應低碳轉型要求,其聲譽也會受到影響。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