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未來還會有哪些配套立法?
碳交易市場是一個完全由政策創立的市場,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依賴于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規。在2016年《送審稿》的起草說明里,發改委就非常明確的指出“必須依靠強有力的立法,對參與的企業范圍、碳排放配額的清繳義務、碳排放報告與核查要求、相關的處罰措施等作出具有較強法律約束力的規定,市場才能正常運轉。”
《草案》既已發布,那么,未來全國碳市場建設還需要哪些配套立法?從之前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文件及各部委立法文件中可看出,我國碳市場政策法規體系可分為頂層設計、相關制度與配套細則三部分:
1) 頂層設計規范,規定最基礎的法律關系和相關罰則,目前規定在行政法規《草案》之中,但不排除未來可能會上升為法律層級。
2) 具體制度規范,主要解決碳市場正常運行的相關問題,包括監測報告與核查(MRV)制度、重點排放單位管理和配額分配、抵消制度、市場交易制度等。
3) 最后,制定一系列配套細則與重要制度呼應,從實施層面明晰碳交易相關方參與的行為標準與規范。
具體如下:
目前我國已出臺了《草案》、24個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和補充數據表(對應上表中的“溫室氣體核算報告指南與技術規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及自愿減排項目
方法學(對應上表中的“自愿減排抵消制度”)等規范,其他細則尚有待推出。2019年8月30日,生態環境部提到將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立法進程,適時印發《全國碳排放權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方案》、《發電行業配額分配技術指南》和重點排放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辦法、核查管理辦法、交易機構管理辦法等配套管理制度。
作為一個強制性市場,只有相關配套細則出臺后,我們才能一覽全國碳市場的全貌與細節。我們也很期待上述配套規則盡快出臺,使得全國碳交易市場健康運行。
結語
根據中央財經大學
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的統計數據,目前,全球四大洲共有20個大大小小的碳市場正在運營,這些碳市場所覆蓋的排放占到全球總排放量的8%,市場所處的行政區域涵蓋了全球約八分之一的人口,占全球GDP的37%。2017年12月,中國全國(僅發電行業)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開始啟動。該市場涵蓋了約1700家發電企業,年排放二氧化碳約35億噸,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完備的規則,是碳市場有效運轉的基石,中國的碳市場監管者,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預計2020年,隨著中國全國碳市場的正式建立,全球碳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排放可升至全球總量的14%。中國碳市場的健康發展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將密切關注動態并及時為您更新。
[1] 集中競價是指:市場上多個交易主體之間(一般是二個以上的買方和二個以上的賣方),同時通過某一
交易系統或
平臺,按一定的競價規則進行交易的方式。目前我國各證券交易所、銀行間外匯市場等均采用這種競價交易方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