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走穩“雙碳”之路
1月3日,諸城市昌城鎮福勝村,村民屋頂的光伏面板在暖陽下熠熠生輝。“我們不用掏一分錢,每年每戶還可以收取2000元的屋頂租金,相當于2畝地的收入,給我們額外增添了一份實實在在的收入。”福勝村村民邵建國告訴記者。
鋪展在眼前的,是福勝村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項目。“這是濰坊市整村分布式光伏開發規模最大的項目。”國網諸城市供電公司雙示范建設辦公室人員宋超告訴記者。諸城市作為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
試點之一,目前已建成并網光伏項目42.46萬千瓦,年發綠電約5.22億千瓦時,每年折合節約標煤16.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4.1萬噸。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能源領域是減污降碳的主戰場,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綠色低碳發展的主力軍和生力軍。2022年前三季度,山東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37.7%,同比提高4.8個百分點,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穩居全國首位,能源消費結構向清潔低碳加快轉變,綠色逐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加力提效。要加快促進數字化綠色化,縱深推進數字賦能,強力推進綠色轉型。
一直以來,紡織染整行業是污水排放大戶。“為了摘掉高污染、高耗能的帽子,近年來即發集團開展了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產業化技術的應用研究,歷經八年時間相繼攻克了工藝技術、染料、裝備及關鍵部件等核心技術難題。”即發集團董事長楊為東說。2021年,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產業化示范線正式啟動,實現了印染廢水零排放。秸稈、蝦蟹殼、再生原料制作的纖維等,都成為即發紡織新材料的來源,改變著紡織企業的生產方式。
當前,我省正加快推進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持續調整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四個結構”,推動產業結構提檔躍升、能源結構清潔低碳、交通運輸結構綠色高效、農業投入結構減量增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