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的實現路徑如何應對上述挑戰?
“建筑全生命周期大概會占到全社會總能耗的40%。”王志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筑的低碳化是首當其沖的任務,這方面的工作已經具備比較好的體系。《意見》中也專門提到,要推動建筑碳達峰、碳中和。“我們現階段已經有比較完備的建筑節能標準,有的城市已經將建筑節能率設在80%,之后還要實現超低能耗。”
然而,現階段不論增量建筑還是存量建筑,距離標準的要求還相差甚遠。特別是我國每年約有10億平方米以上的增量建筑,當務之急就是盡快推動這些新的建筑標準付諸實施。
其次,如大數據中心和5G基站等新基建,也亟待提升能效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鎢賀銓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實現碳達峰以后,其他行業的能耗都將降低,但是信息技術產業的能耗卻是要上升的。其中,5G頻率高,每基站能耗是4G的兩到三倍,而且5G的基站總數也是4G的兩到三倍。數據中心也是高能耗,根據預測,2030年數據中心耗電量將是2020年的5.1倍。
“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和治理機制降低這些新基建的能耗,這也已經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王志高表示。
除此之外,城鎮建設過程中要合理布局綠色低碳的交通基礎設施。比如,城市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可以打造地鐵、新型公交等集約化的交通運輸方式。實際上,《意見》也明確提及,要加強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的城市街區建設,強化城市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銜接。
當然,綠色
低碳生活新風尚的形成也至關重要。王志高認為,人的經濟社會屬性在發生劇烈變化,如果人們的消費行為不低碳的話,那么“3060”目標可能也無從談起。“長期來看,我們要建立相應的機制,將一些公眾行為跟碳掛鉤。甚至,我們未來可以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對每次碳活動進行記錄,形成一個榮譽系統,引導人們理解和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王志高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