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教資源富集。在應對氣候變化中,陜西科技力量應該如何發揮作用?二氧化
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實踐凸顯了陜西高校、科研單位、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責任與擔當。
10月10日,由西北大學、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聯合主辦的應對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會議在西安舉行,多名兩院院士、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和企業代表200余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了
會議,就如何應對氣候變化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會議間隙,記者采訪了相關
專家學者。
一項被寄予厚望的技術
氣候變化事關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所有國家都繞不開的共性問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CCUS)技術是一項具有大規模二氧化
碳減排潛力的技術,被國際上公認為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最重要技術之一。
西北大學地質系教授、二氧化
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勁風介紹,
碳捕集與封存是將煤化工、燃煤(氣)電廠等高
碳排放企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捕集,然后注入地下深部地質構造或廢棄油氣田中進行永久性封存,以減少人類生產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對生態環境破壞的技術方法。由于直接將二氧化碳捕集后注入地下并進行地質封存的成本較高,一些學者將碳捕集與封存過程中的二氧化碳驅油概念進行了擴展,提出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概念。根據國際能源組織IEA的估算,到2050年,該技術將可以降低全球約1/6的
碳排放,被國際上認為是目前快速降低溫室效應的有效方法。
“CCUS技術包含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其中創新性地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取代了之前的水驅油技術,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提高10%左右的原油采收率,不僅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點。”馬勁風介紹。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綜合處處長丁輝表示,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過度使用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是國際公認的能夠快速顯著減少燃煤發電、煤化工等碳排放的技術解決方案。“大力推動這一技術,進一步打造一體化項目的落地運營,將是我國實現
碳中和愿景非常重要的途徑。”他說。
國家應對氣候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表示,CCUS是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性技術,也是經過努力能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負排放技術。他說:“希望更深層次的項目合作能在系統謀劃‘碳中和國家’建設基本方略和實施路線圖中起到應有的支撐作用,我們希望更好地強化CCUS重大科技創新和工程項目建設的落地實施,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打造
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推動國家碳中和先行示范,引領國際經濟社會低碳轉型。”
長期的探索與實踐
陜西率先在全國掌握了CCUS的全流程技術。以西北大學為代表的科研力量,在這一領域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
2012年,西北大學和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共同承擔的國家863計劃“二氧化碳地質封存關鍵技術”課題正式立項。2014年,該課題成果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國家重點推廣的33項低碳技術之一。2015年,以該課題為基礎的“靖邊油田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項目”,被中國和澳大利亞政府推薦為中國第一個列入“碳收集國家領導人
論壇(CSLF)”國際認證的候選項目;2015年6月,西北大學和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共同承擔的國家863計劃“二氧化碳地質封存關鍵技術”課題,在陜西延長石油集團靖邊油田現場順利通過了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組織的專家驗收。同時,以該課題為基礎的“靖邊油田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項目”順利通過“碳收集國家領導人
論壇(CSLF)”國際認證組織的答辯,成為國際認證的中國唯一全流程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項目,使得陜西處于國內CCUS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2015年9月,《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提出,選擇在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所屬延安—榆林地區建項目場址,開展大規模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2016年,陜西省立項“延長石油集團100萬噸CCUS示范項目”,該項目也成為國家“十三五”唯一支持的大規模CCUS示范項目。同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了2016年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名單,由西北大學牽頭申報的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獲批。
在CCUS的研究中,西北大學不僅表現突出,提升了學校影響力,同時也帶動了化工學院、物理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的多個學科共同參與CCUS技術的實施,促進了學科之間的交叉合作。
“作為有著118年深厚底蘊的綜合性大學,服務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科技創新是西北大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說,“西北大學在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技術領域具有數十年深厚的積累和豐碩的成果,通過此次會議的交流與探討,必將在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貢獻更多智慧,共同推動我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的發展,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增強我國全球應對氣候治理話語權,建設繁榮、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多的貢獻。”
低碳發展,陜西大有可為
氣候變化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影響顯著,解決這一全球性問題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共同應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要求中國在能源利用和生態保護方面作出更多改變,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
中國承諾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基于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向每個省分配排放指標,對陜西省也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是從國家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都面臨的挑戰,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了能夠在碳排放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發展經濟,就必須快速減少碳排放。相比較傳統方法,碳捕集與封存是一個非常快速有效減少碳排放總量的方法。國家實施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是推動這一技術發展的機遇。”馬勁風說。
“陜西目前具有CCUS產業鏈中幾乎所有環節的產、學、研國內優勢單位,并且鄂爾多斯盆地是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基地,有最佳開展CCUS源匯匹配的條件。”馬勁風認為,獨特的環境資源和產業優勢讓陜西通過重重競爭,爭取到了中國第一個大規模CCUS產業化項目。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CCUS項目的實施。
“這是陜西的重要機遇。CCUS項目的實施推動,將全面帶動碳捕集、管道運輸與地質封存監測技術與裝備產業鏈,提升地方制造的工業技術水平,促進陜西地方企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完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馬勁風認為。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李豫海認為,陜西能源資源豐富,產業發展集聚,科研優勢顯著,具有CCUS技術研究和產業鏈發展的良好前景。他表示,地處鄂爾多斯盆地的陜北地區具有開展大規模二氧化碳驅油的內在要求和巨大潛力。陜西省作為國家第一批低碳
試點省份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省主管部門規劃部署,科研機構技術服務,高排放企業率先捕集,油田公司注入封存試驗的陜西CCUS發展模式。“‘十四五’期間,陜西將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污染物控制有效結合,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現代化,為我國低碳發展作出陜西貢獻。”他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