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經濟總量居于世界第二位,但也付出了較大的資源環境代價,資源消耗強度大,對生態的破壞較為嚴重,發達國家在一兩百年時間內出現的環境問題也在我國集中出現。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關注飲用水安全、霧霾天氣等環保議題。應該看到,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更好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需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生態公共產品,讓人們在分享發展紅利的同時,更充分地享受“
綠色福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但也要看到,目前已經取得的成效尚不牢固,一些生態環保方面的新問題也不時出現,必須持續而深入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在夯實成果的同時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一方面,要積極推動環境污染治理產生協同效應。近年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接連發布,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面對我國國土遼闊,自然條件、發展水平各異的現實狀況,應將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有機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產生保護生態環境的協同效應。比如,生活垃圾、河道淤泥等可以協同處理,打通環保產業的上下游環節;再如,可考慮將供水、排水、水處理、中水利用、海綿城市建設等連接起來,在實踐中更好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以盡可能少的資金投入達到環境質量改善的目的。
另一方面,既要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又要推動形成資源效率型、環境質量型、氣候友好型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是按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安全的總體要求,促進工業、城市建設等的綠色化。大力發展綠色制造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節能
低碳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淘汰嚴重耗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能力,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提供清潔的空氣、干凈的飲用水,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氣候友好的工業化道路。二是努力構建有利于生態環境的社會治理體系,形成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更大更好成效。加大宣傳教育的廣度、力度和深度,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標本兼治、點面結合、長期短期結合,把自然資源利用好,治理好、守護好生態環境,維護大自然對人類的永續供養能力,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