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重啟新能源產業已“錯失良機”
隨著海油融風在上海掛牌成立,中海油也正式重啟了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業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至2019年,在中海油新能源解散的這5年時間里,中國風電產業高速發展。
特別是海上風電,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36萬千瓦,2018年新增裝機165.5萬千瓦,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6.3%。
較早進入海上風電行業的開發商經歷了高補貼紅利期,已迅速發展壯大,況且海上風電資源有限,大部分有利資源早已被幾大巨頭發電商占下。
當前,風電平價時代已經到來,海上風電行業正逐步退補。
相比于過去標桿電價時代“閉著眼睛都能掙錢”的紅利期一去不復返,競價時代的到來,無論是整機商、開發商、零部件供應商、運維服務商等企業都需要面對精細化的考驗。這對于已在風電行業摸爬滾打數年的企業而言,都不是件易事,更何況曾“折戟”于風電行業的中海油。
5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9]882號)(下稱《通知》),明確了2019-2020年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新核準項目的電價政策,以及之前核準項目所適用的電價。
此次《通知》中將2019年符合規劃、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新核準近海風電指導價調整為每千瓦時0.8 元,2020年調整為每千瓦時0.75元,年均降幅6%左右。
近海風電競爭配置上網指導價目前是所有風電項目中最高的,為早日完成裝機并網獲取高電價補貼,海上風電行業正處于熱火朝天的搶裝中。
目前中游設備制造廠商訂單大增,然而葉片、塔筒、軸承等零部件產能不足,交貨較慢,已成制約裝機容量上升的最大因素。各大整機商供應鏈產能已經被巨頭開發商綁定,而剛剛重啟海上風電的中海油毫無供應鏈優勢可言。
隨著國家加快能源革命進程的加快,國家明確提出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超過一半的既定目標,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已成為不可逆的大勢,因此各大發電集團都亟需尋求戰略轉型。
2019年初,華能、國能投、國電投、三峽等發電集團紛紛宣布加大海上風電等新能源板塊的投入,留給中海油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作為曾經的能源轉型標桿企業,在海油融風正式掛牌之前,中海油方面已經在海上風電方面有所動作。2019年1月,在中海油的2019戰略展望溝通會上,公司CEO袁光宇就表示,公司正在海上風電方面進行嘗試。“中海油在海上風電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他說。
如今,中海油已經正式二次進軍海上風電領域,但在錯失了政策紅利時代,錯失了積累風電開發運營經驗,錯失了儲備技術和人才的情況下,中海油能否在競爭激烈的風電行業,站穩腳跟?我們不得而知。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