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新區在8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堅持實施綠色規劃引領,綠色建筑示范,綠色產業集群,綠色交通支撐。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奠定綠色新城的堅實基礎,在低碳生態建設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共獲得五個國家低碳生態建設試點稱號。
(1)綠色創新產業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2015年,新區高新技術、高成長型企業加速聚集,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高達35.4%,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5%,處于產業發展前沿的太陽能光伏、LED光電、生物醫藥等“綠色產業”、“光明產業”在新區均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同時,新區在創意園區的配套、服務、創新載體建設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引導鐘表、自行車等傳統產業向創意產業轉型升級,初步探索出了以文化創意促進傳統制造業跨越式發展的新模式,具有示范效應。2015年11月,新區制定出臺了《深圳市光明新區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主要堅持新區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優化科技公共服務水平、為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普惠服務等,最高單項給予企業300萬元的資金扶持。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2)城市更新進程加快
光明新區逐步形成以拆除重建為主,綜合整治、功能置換并舉的更新局面。2015年,新區已啟動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項目35個,涉及總拆遷用地面積約314公頃,總規劃建筑面積約1127萬平方米。其中,列入深圳市城市更新計劃的項目有17個,公明陶瓷廠片區已建設完成,光明商業中心、公明秋碩片區、公明帝聞工業區、公明薯田埔第一工業區等正在預售。以公明陶瓷廠片區項目為例,原本為閑置的工業廠房及配套設施,整體建筑質量破舊,通過城市更新,改造為集商業住宅、綜合服務及教育配套設施于一體的城市生活區。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3)綠色建筑發展領先示范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目前,通過政府投資項目的示范引領,截至2015年底,光明新區共推進139個項目按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總建筑面積達到679.1萬平方米。已有34個項目共319.61萬平方米建筑通過國家或地方綠色建筑設計認證,其中,通過國標一星認證項目26個,二星6個,三星2個。如拓日工業園作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建筑統一采用綠色建材一次性裝修,使用綠色環保和再循環材料,采用先進的技術和材料控制環境噪聲和熱環境,此外,還建立了小區太陽能照明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地緣熱泵系統、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和中水處理回用系統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4)綠色出行提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2015年底,在光明大道設立的首個公交路內換乘樞紐點示范項目基本完工。樞紐主站為三港灣式樞紐,占地小,投資小,易于協調與實施,共設置泊位9個,分三條車道,每條車道三個泊位。既方便市民排隊候車,也不會造成大巴進站列車化,提高了網絡運營效率,節約運力資源,提供高效、無縫、便捷、安全的乘車服務。新區已建成和在建的光明大道、華夏路、光僑路等“九縱八橫”17條主干道路,以及30多條支路均按照綠色道路標準施工建設,路面采用降噪材料,人行道采用透氣透水磚。同時已有20.7公里慢行和步行綠道系統圍繞新城建成。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5)海綿城市建設進入全面實踐階段
截至2015年底,光明新區已完成18項低影響開發示范項目,覆蓋公共建筑、市政道路、公園綠地、水系濕地、居住小區、工業園區等項目類型,占地面積達到155萬平方米,涉及建筑面積370.57萬平方米,道路總長度16.32公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如新區群眾體育中心建設項目,建成了2.3萬平方米綠色屋頂和1.3萬平方米透水廣場、生態停車場,透水用地面積比例超過90%,綜合徑流系數由傳統的0.7-0.8下降到0.4以下;同時配建有規模50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收集經綠色屋頂等設施凈化后的雨水,保證雨季綠化澆灑用水的自給自足。公園路、門戶區36號公路、38號公路,總長度超過10公里,采取了不同構造、填料的下凹綠地設計,將道路紅線范圍內的雨水匯集,經過濾、滯蓄、滲透、凈化,超過設計能力的雨水再通過溢流口進入市政雨水管道。自行車道采用了各種溫拌透水瀝青、透水水泥、再生建筑材料透水磚等新型透水材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以下內容摘自《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報告2016》第四篇 實踐與探索,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