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碳排放管理的人才培養
“緊盯碳交易市場動態和公司降碳表現,滿眼數據、滿屏表格、滿腦子計算公式是常態。”馬懷軍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馬懷軍的“忙”是整個碳排放管理行業火熱的縮影。《中國碳市場回顧與展望(2022)》預計,全國碳市場完成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民航等八大高消耗行業的覆蓋后,配額總量可能擴容到70億噸,覆蓋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60%左右。此背景下,不少企業紛紛設立并擴充相應碳排放管理崗位,“雙碳”人才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天津市某化工企業員工介紹,其所在公司作為碳交易市場履約企業,此前只有1名專職碳資產管理師。考慮到碳資產的金融屬性,未來公司可能需要50名專業人員。
面對激增的崗位需求,現有“雙碳”人才儲備相對不足。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需要的“雙碳”人才數量在55萬至100萬左右,而目前的從業人數只有約10萬人,存在較大缺口。同時,碳排放管理員作為近年出現的新職業,起步較晚,人才培養模式尚需完善。市面上有一些不正規的所謂“雙碳”速成培訓亂象,模糊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區別,不利于人才培養的規范化。馬懷軍坦言,要明確碳排放管理員在培訓認證和人才評價等方面的要求,建立相應標準體系,為相關行業輸送真正掌握“雙碳”測算和減排技能的人才。
做好新職業的人才培養是項細活兒,需要全面系統規劃。去年,教育部印發《加強碳達峰
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要求提高碳達峰
碳中和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出加強綠色低碳教育和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高校教育加快布局,多所高校已成立碳中和學院,一批“雙碳”新專業獲批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公布了《碳排放管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征求意見稿,涉及碳排放管理員的技能等級認定、培訓參考學時和技能鑒定等,為人才培養提供重要參考。
政策導向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邁出“管碳”步伐,碳排放管理員的職業標準體系也在不斷健全。“低碳行業正處于上升期,碳排放管理員的職業發展前景充滿光明!”馬懷軍滿懷信心地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