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全球
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汽車業正力推全產業鏈減碳。
汽車是交通領域降碳的重中之重,壓力大、挑戰多。然而,相比發達國家,我國汽車業尚未實現碳達峰,
碳排放總量還在隨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而繼續上漲。平衡高速增長與落實降碳這對當前存在一定矛盾的目標,十分考驗汽車業在復雜競爭環境中的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
當前,汽車業正在積極行動,不斷探索。在產品端,眾多國內車企開發出更多新能源、
清潔能源及低碳燃油車型,全面推動低碳零碳產品轉型。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在今年3月宣布全面停售燃油車。
在制造端,不少車企已實施了
綠色制造工程,開發低碳零碳新材料、新工藝,全面應用節能、節材、降耗技術,因地制宜建設廠區光伏、開展能源梯次利用等。在采購端,車企加大了
綠色采購,并引導支持上游企業進行全面低碳轉型,包括零配件產品的低碳零碳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此外,車企還開展了再制造、可循環技術研究,支持報廢回收環節循環發展,并積極支持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汽車業減碳的步伐不斷加快。張永偉說:“根據我們前期的研究成果,汽車供應鏈或者產業鏈最具備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基礎,將成為制造業中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產業領域。”
“在整個汽車產業鏈條中,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必選項,也是企業建立新競爭優勢的機會。”張永偉表示,汽車供應鏈企業包括整車企業可以通過六大途徑來實現“雙碳”目標,即開發綠色產品、推動全流程的綠色制造、使用清潔的綠色能源、提供綠色的物流運營服務、對企業實行全生命周期的低
碳管理及在電池和零部件領域率先建立實施再制造再回收的循環體系。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汽車業相關標準也在逐步完善。中汽協副秘書長何毅向記者透露,由中汽協聯合行業多家企業、研究機構開展制定的團體標準《汽車行業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規范》第一稿已在參與企業內部發布。
對于汽車產業的“雙碳”發展路徑,何毅認為,目前國內多技術路線共存符合我國國情。內燃機的存續應該由能源供給和市場消費決定。相關機構報告顯示,經過低碳技術開發的汽油機、柴油機、混合動力、增程式和天然氣發動機,可降碳10%至50%。
同時,何毅也表示,展望未來,電動化、氫能化和生物質燃料是汽車零碳發展的方向,是碳中和的根本途徑。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