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生產大國、消費大國,當然毫無疑問也是排放大國,這讓我們面臨的國際減排壓力也在不斷地增大,特別是中國提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后,世界很多國家都期待中國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能夠作出更大的貢獻。
到2030年,中國
碳排放要達峰,到2060年,中國的
碳排放要達到凈零排放,也就是實現
碳中和的目標。這樣一來,
碳中和毫無疑問會對資源配置形成新的約束。
經濟學研究的很多問題,實際上都是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經濟學研究的資源配置,實際上是在特定的
價格條件下,形成的邊際收益達到均等的時候,形成一種資源配置結構的均衡。這樣一種資源配置結構的均衡所起的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不同資源的相對
價格起到主導的作用。
碳中和的約束是在原有資源價格基礎上的新的價格約束機制,在約束機制下,當它附加在原有價格之上的時候,一定會形成不同資源配置、邊際效應相等的新的均衡。新的均衡毫無疑問會對資源配置結構產生影響,從而形成一個新的資源配置的結構。
資源配置的結構實際上也會催生碳中和約束條件下的新的產業結構的形成,從而產生新的增長結構,形成新的宏觀經濟的結構。所以探中和約束條件下的資源配置問題,實際上是碳中和經濟學需要認真去研究對待的一個問題。
在這個前提下,整個經濟的宏觀管理或者政策制定的領域,包括企業微觀的資源配置方面,就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合理實施碳中和的節奏,或者碳中和的約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總的來看,碳中和的約束本質上是整個經濟體系成本的增加。當碳中和成為一個約束條件的時候,
碳減排對任何一個產業、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要采取額外的措施去減少碳排放,直至實現凈零排放。對企業來說,面臨著額外的成本投入。
對有些達不到減碳要求的一些企業來說,如果面臨額度限制,企業可能不得不增加額外的支出購買碳減排額度等。但是對另外一類專門從事碳減排技術研發、推廣和利用的企業來說,可能又是一種機會。
所以整個經濟體系在碳中和的約束條件下,會形成兩類不同的產業。一類為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要額外增加很多投入。另外一類直接從事碳減排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和利用的,對他們來說則有產業擴張的機會。
為了保持一定時期的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這兩類產業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的平衡,對宏觀經濟具有一定影響。
中國大概有40年左右的時間去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碳達峰,3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碳中和。在此過程中,中國面臨怎么合理把握節奏的問題,使得這兩個不同的類別,在宏觀經濟變化的過程中,實現比較好的平衡,實現增長的機會大于成本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何實施碳減排的節奏?在碳達峰時期和碳中和時期要有不同舉措,包括同樣的舉措可能要有不同的力度。在碳中和階段,中國壓力會更大,因此采取的措施力度也應該更大,而如下幾個方面值得去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