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南方電網公司與5家銀行合作的聯名卡在廣州
試點上線發行,面向個人用戶提供
碳金融服務,未來碳積分可中和家庭用電產生的排放量;4月22日,廣州
碳排放權交易所等9個國家級
碳交易平臺聯合啟動碳普惠共同機制,力爭實現“低碳權益、人人共享”;3月24日,廣州
碳排放權交易所與港交所宣布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同探索區域
碳市場深化發展,創建適用于大灣區的自愿減排機制……今年以來,廣州市推行的多項降碳新行動,讓人眼前一亮。
作為全國碳排放強度第二低省份——廣東省的省會城市,廣州是低碳示范型城市代表。其產業結構低碳轉型基本完成,經濟發展正在與碳排放脫鉤。也正因此,廣州要想兌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傳統節能降碳手段遠遠不夠,更有效的創新減排方式亟待跟上。
碳減排進入深水區,剩下多是難啃的硬骨頭。記者了解到,類似于廣州這樣的“優等生”,一邊走在城市節能降碳的前列,一邊又面臨碳排放越來越難減的壓力。怎么辦?
減碳進入深水區
“作為我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之一,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是,廣州能否在‘十四五”期間提前達到碳排放峰值?要采取什么路徑?”近日,在由ISC可持續發展合作研究所舉辦的城市碳達峰碳中和實踐與路徑研討會上,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戰略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廖翠萍表示。
對照新目標,突出問題之一是能源低碳發展不足。廖翠萍坦言,相比
北京、深圳等地,廣州的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發展相對滯后,同時需要加強能源需求側管理。“比如,廣州在交通領域的減排表現排在全國前列,但全市萬人公共汽車擁有量、軌道交通網密度仍有提升空間。”
率先出臺“雙碳”條例的天津同樣急需突破。近日印發的《天津市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實施方案》,涵蓋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領域的17個重點行業,基本做到了重點領域高耗能行業全覆蓋。天津還明確了“兩方案一清單”重點任務,即制定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總體實施方案和企業技術改造具體方案,建立企業能效清單目錄。到2030年,天津重點領域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十三五’期間,我市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能耗雙控目標。重點領域碳排放均有所降低。但是,天津經濟仍要保持較高速度增長,人口會持續流入,經濟增長和人口規模效應將驅動碳排放增長。隨著低成本的節能改造項目基本完成,全市能效快速提升,有可能導致節能技術挖潛的難度越來越大、經濟成本越來越高等問題。”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
綠色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
專家陳瑞表示。
“長沙的單位GDP碳排放、人均碳排放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碳排放強度呈明顯下降趨勢。而本地
新能源稟賦一般、缺乏產業配套,減排要做得更好,壓力還是很大。”湖南聯創
低碳經濟發展中心理事長張繁打了個比方,“越往頂端走,越像走在鋼絲上”。
摸清家底是基礎
如何破題?“首先要弄清碳排放底數,否則很多工作難以明確。”能源基金會低碳城市項目主管林微微認為,目前一些城市已在開展溫室氣體排放監測工作。要推進這一工作,不僅需要拿出時間表、路線圖,還要進一步研究施工圖。“例如,一個城市確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之后,建在哪里、先建什么、后建什么,資源有多少,空間怎么分布,以及相應基礎設施、電網配套如何優化,具體問題都要逐一落實。”
上海濟邦投資咨詢公司董事長張燎也認為,城市摸清碳排放家底是基礎。“城市不僅要把握自己的數據,還要打破部門或機構間的信息‘孤島’,了解其他城市先進減排經驗。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數據獲取難,分享更難,但要做好城市降碳,必須要分享,并進一步挖掘數據價值。”
在此基礎上,結合城市所處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等特征,才能一點一點“摳”出減排量。張燎提醒,從城市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來看,除要降低設施日常運行碳排放之外,城市還需要努力擺脫碳鎖定效應。“為了避免未來出現減排困難,從現在起就要計算清楚,之后再規劃選用什么樣的設計方案和工藝技術,將全生命周期排放量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城市要落實碳達峰工作還需算好這幾筆賬。”張繁認為,比如,什么時間達峰、有無必要提前,峰值多少合適、能否確保不反彈,各行業都應作什么貢獻、分別貢獻多少等,城市都需要科學算賬、充分評估,并讓市民公眾真正感受到“雙碳”目標帶來的環境效益。
“對癥下藥”做好示范引領
在林微微看來,“優等生”還承擔著示范引領作用。“不同于煤炭占比高的資源型城市,或依賴第二產業的工業型城市,廣州第三產業碳放排量已超過二產,人均碳排放也比較低,只是部分領域問題突出。建議有針對性地制定專項規劃,并率先開展碳中和研究工作;而長沙等快速發展型城市,基礎設施需求尚處高位,則需要探索達峰后碳排放穩中有降的路徑。建議控制城市增長邊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適時探索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張繁透露,目前,長沙正在就“雙碳”實施方案征求意見,并逐步完善“1+1+N+X”政策體系,打出能源、產業、建筑、交通及
碳匯、循環經濟等“組合拳”。“其中亮點不少。比如,長株潭綠心生態公園將作為
碳匯的開發焦點,并將建立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項目碳排放預先評價體系,對區域用碳生產力(碳強度)進行評價考核等。”
就天津而言,在陳瑞看來,從能源品種看,天津碳排放增量主要由天然氣和調入焦炭貢獻;從排放領域構成看,能源加工轉換和工業領域占據主導。加上天津又是以制造業“立”市,能源與工業部門的優化是關鍵。
“‘十三五”期間,天津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7%提高到7.7%,一次電力增長超過4倍。盡管如此,電力占終端用能的比重始終維持在1/3,占比并不算高,天津亟需進一步推動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陳瑞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