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財經》雜志、《財經智庫》和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聯合發布《全球經濟信心指數》報告,并舉辦主題為“財經前沿——2022:全球經濟復蘇分化?”的
論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副總裁兼北亞區總裁李雷做了題為《建立可行的減碳路徑,重視科技創新作用》的主題演講。
結合自身經驗及行業趨勢,李雷從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和企業的角度,介紹了如何建立可行的減碳路徑,通過重視技術創新實現目標。
李雷表示,如果想有效達成“雙碳”目標,在建立低碳體系的同時,必須兼顧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如何做好頂層設計,特別是建立一個更加清晰化、透明化、起統領作用的總量指標體系。須立足當前國情,結合具體社會、經濟基礎與體制環境,科學制定平衡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引導產業轉型與升級。同時,各行各業也應該積極打破行業壁壘,秉持系統性和全局性思維,實現政府、企業、組織間的積極協作。
李雷還稱,石化行業
碳排放量進不入前五名,而且石化行業是唯一可以提供減碳技術的行業。例如,使用化石能源的燃燒想辦法提高燃燒效率,減少排放;對于化石原料的使用,有綠氨,有藍氫,有用于食品行業的二氧化碳氣體,來做汽水、飲料,啤酒,這些都是科技能力。
他介紹了碳的四大屬性,第一,碳具有穩定、耐高溫的化學屬性;第二,能源屬性,在化石燃料燃燒過程當中,二氧化碳是副產物,不可能只為了熱值而不排放二氧化碳;第三,原料屬性。用二氧化碳或用一氧化碳可以制造工業生產、經濟活動和人民消費所需要的產品,比如制冷劑、人工鉆石。第四,自然屬性,碳作為自然界當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化合物的自然屬性,人和動物都是要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正好相反。
考慮到碳的上述屬性,李雷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呼吁整個社會,包括工業生產、消費、垃圾的制造、塑料和可循環使用材料的大力推廣,減少化石燃料就是減少對能源的浪費和需求;
二是、考慮碳的原料屬性,要加強對碳的加工使用。除了過去老的途徑消耗碳以外,現在還有綠氨,已經從理論上講包括實驗室的操作,二氧化碳可以做淀粉。
三是、碳的轉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氣體,氣體可以液化,液化的過程當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也可以起到一些特殊的用途,比如
頁巖氣等。在生產過程當中要用要壓延——壓延技術就是把液體打水柱,現在已經可以探討把二氧化碳液化之后注入的方式。
四是、碳儲存,現有技術還不能全部解決二氧化碳的轉換使用,利用地下和海洋的深處、地質結構里的洞穴,把二氧化碳儲存在上述區域。也許是長期儲存,也許儲存到新的技術出來以后,再把二氧化碳提升到地面,利用新的技術對它進行合成或者利用。
“我們依舊要繼續工業發展的漫長過程,但在粗放經濟向集約經濟轉型的模式下,應該盡快實現碳達峰。”李雷說,碳達峰是第一目標,
碳中和是終極目標。 “
碳減排是一個長期過程,像長跑一樣,速度有快有慢”。
以下為實錄文字
張燕冬: 下面是最后一位,也是世界上在化工領域引領性的企業就是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副總裁兼北亞區總裁李雷先生,他的題目是“建立可行的減碳路徑,重視科技創新作用”。
李雷: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晚上好。剛才我們都有幸聽取了一場非常精彩的專場講演,各位
專家為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了目前這個社會、我們國家、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當然我不是經濟學家,我想從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和企業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認為如何建立可行的減碳路徑,通過重視技術創新實現我們的目標。
首先,我們要探索可行的碳中和的實現路徑。我認為,如果想有效達成“雙碳”目標,首先,我們在建立低碳體系的同時,必須兼顧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我們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如何做好頂層設計,特別是建立一個更加清晰化、透明化、起統領作用的總量指標體系。我們須立足當前國情,結合具體社會、經濟基礎與體制環境,科學制定平衡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引導產業轉型與升級。同時,各行各業也應該積極打破行業壁壘,秉持系統性和全局性思維,實現政府、企業、組織間的積極協作。
在探索減碳路徑之前,我們也必須要認識一下碳的前生、今世和來世。首先我們要了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基礎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四大屬性,第一,化學屬性,碳元素是非常穩定的,它不容易參加化學反應,你很難把它在分子層面打亂。另外,碳是耐高溫的,2000度高溫只能分解1.8%。曾經聽有的朋友說,把二氧化碳輸到焚燒爐里燒掉,這只是個美好愿望。第二,能源屬性,在化石燃料燃燒過程當中,二氧化碳是副產物,我們是沒辦法挑肥揀瘦的,不可能只為了熱值而不排放二氧化碳,這是違背自然科學規律的,又是一個良好的愿望。第三,原料屬性。用二氧化碳或用一氧化碳可以制造工業生產、經濟活動和人民消費所需要的產品,比如制冷劑、人工鉆石。第四,自然屬性,碳作為自然界當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化合物的自然屬性,人和動物都是要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正好相反,一天24小時里面不是在任何時候大片
綠色森林都可以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而是光合作用的情況下。有了對于碳屬性的了解,我相信對各位朋友對碳的不可消失、不可除去,又時刻圍繞著我們的現象有了更理性的認識。
基于上面講的四個屬性,碳中和的路徑應該怎么考慮呢?注意,戰略目標設定之后,一定要有路徑,這樣才能積蓄足夠的資源和技術,找到突破點,最終實現我們的目標。第一,呼吁整個社會,包括工業生產、消費、垃圾的產生、塑料和可循環使用材料的大力推廣,我們要減少碳的排放,減少碳的排放自然就是減少化石燃料,減少化石燃料就是減少對能源的需求和浪費。
第二,考慮到碳的原料屬性,我們要加強對碳的加工使用。除了過去老的途徑消耗碳以外,現在還有綠氨。理論上講,實驗室也做了,二氧化碳可以做成淀粉,進入食品產業鏈。第三,碳的轉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氣體,氣體可以液化,液化的過程當中需要消耗能量,但它可以起到一些特殊的用途,比如頁巖氣生產,壓延技術就是把大量的水注入巖石上,壓裂巖石驅油。現在把二氧化碳液化之后注入到地下,這些都可以探討。第四,要考慮碳的儲存。為什么?因為現有的技術還不能夠全部解決大量二氧化碳的轉換使用。利用地下和海洋的深處,地質結構里的洞穴,把二氧化碳儲存在那里,也許是長期儲存,也許儲存到新的技術出來以后,再把二氧化碳抽出到地面,利用新的技術對它進行合成或者利用。
總體來講,碳達峰是第一目標,我們依舊要繼續一個工業發展的漫長過程,但在我們這樣一個粗放經濟向集約經濟轉型的模式下,應該盡快實現達峰。中和是終極目標,中和是一個化學名詞,正負中和,酸堿中和,我們最終在使用、排放和吸收的二氧化碳達到平衡。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