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機制實現節能減排是非常大的進步
新京智庫: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之間的
碳排放強度有著較大差別。因而,實現不同排放主體和區域的減排任務,在一定時期內,碳交易就是一個必然需要用到的手段。那么,我們的碳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又將帶來哪些新的機遇?
徐晉濤:利用市場機制實現節能減排,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過去三四十年來,環保效果不佳主要還是因為過于依賴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成本比較高,而且反彈現象也比較嚴重。市場手段一個特別大的優勢是,實現同樣的目標,總社會成本會相對較低,因此來自企業和社會的阻力也會比較低,就更可持續一些。
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好處是減排邊際成本最低的企業會多減排,減排邊際成本比較高的企業就會少減排。減排力度大的企業和指標富余的企業,就會把富余的指標賣給急需的企業,這樣就使雙方得益,總的成本能夠降下來,并且實現減排邊際成本的均等化。
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之間的碳排放有差異。有的企業減排成本特別高,有的企業減排成本非常低,通過碳交易,建立一個碳市場,實現減排目標。
減排邊際成本在全國范圍內的均等化,很重要。只有市場機制才能做到這點。而國家認識到只有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才能實現順利地減排,實現減排任務。可以說,這是過去十余年,從“十二五”以后到現在,國家在政策工具轉型上邁出特別大的一步。
碳交易市場還有其他好處,比如說可以跨行業交易。而如果有了一個更加豐富、更有包容性的碳市場,可以跨行業進行交易,有的企業如果現在減排困難,不但可以向其他碳排放的企業購買多余的碳排放指標,還可以通過購買碳匯的方式,緩解自身減排壓力。
此外,社會各界也可以參與。環保組織如果認為減排的力度不夠,可以到市場上把碳排放指標買走,工業企業排放的指標就會進一步降低。像歐洲的碳交易市場,可以儲備,就是今天的指標可以放到未來,這樣市場空間上可以擴大,時間上也可以移動,給企業提供了非常大的選擇余地,會對企業的減排事業、整個工業企業減排的事業,以及對國家減排目標的順利實施提供便利。
唯一一點令人不太放心的地方是,
試點成效還不太顯著。
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從上世紀90年代就有二氧化硫總量控制試點,在普通污染物交易方面有二三十個試點,但最后都不是特別成功,幾乎是無疾而終。問題在于沒有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因此,在推進碳交易機制中,如何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是一個重要議題。從長期執法來看,如果有一個
碳稅,對地方政府的激勵可能就會更好一些。
齊曄:目前碳市場問題已經正式進入政府工作議程,并計劃在6月底之前,全國范圍內的碳市場就要上線交易。這是個好消息,因為碳市場的確可以提高效率和成本收益。一些政府補貼、政策工具出現問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碳市場應該可以解決類似這樣的問題。
不過,我國的碳市場試點自2011年開始至今雖然已近10年,但碳市場交易量比預期要小很多,并且碳交易
價格始終是在低位徘徊。碳市場真正發揮作用,最關鍵的指標是
價格。價格很低,從理論上講,它就不能發揮效果。而影響我國碳市場活躍的一個主要難點,在于企業碳排放的測算和監控比較困難。
碳市場的本質是個政策工具,并且只是眾多重要政策工具之一。過去十幾年當中,我國在節能減排領域能夠發揮作用的有效政策工具,主要依賴行政手段。其他政策工具如何真正落地也很關鍵。比如,2009年時,財政系統研究機構就已經有了一個碳稅方案,碳稅也是一個重要的政策工具,但至今沒有落地。
可以把碳市場、碳稅、行政手段等綜合運用。歐盟之所以選擇走碳市場的途徑而不是碳稅,這是歐盟治理結構特征所決定的,歐盟要實施碳稅是非常困難的。但中國是單一制國家,這樣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如果走碳稅途徑,中國具有體制優勢,地方政府也有積極性。
因此,在今天積極優化和推行碳市場的過程中,有必要考慮與其他治理手段和政策工具,特別是碳稅工具綜合運用。將全部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進行綜合運用,這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建設碳市場,而是要利用碳市場實現節能減排、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