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之,我們要以
碳配額分配機制為契機,通過完善的交易機制推動全國區域之間相互協調、共同發展,推進高碳產業低碳化,促進中國經濟
綠色可持續發展。”王文舉說。
自2017年底啟動全國統一
碳市場建設以來,全國
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正加速推進。2018年4月,國務院批復《全國
碳排放交易體系的總量設定和分配方案》,并提出將根據各地報送的基礎數據,結合有關行業自身特點,采用“行業基準法”或“歷史碳強度下降法”,按照適度從緊的原則開展配額分配。從按行業分配逐漸轉為按區域分配,有關不同省級區域的
碳減排責任分擔和初始碳配額分配將成為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的焦點和熱點。
北京物資學院院長王文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相對于行業分配注重效率原則,按區域分配更需要注重目標原則、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效率原則,以彰顯區域發展的公平性、協同性和可持續性。
“劃分不同區域的碳減排責任是初始碳配額分配的前提。”王文舉說,中國區域的碳減排責任分擔需要考慮到不同時期選擇的歷史責任和不同區域之間的碳轉移責任。
首先,要根據人均GDP發展水平確定合理的碳排放歷史責任核算基期。例如,以人均GDP為標桿,將中國30個地區分為3個組別,通過選擇使每組人均GDP盡可能相同的時間節點作為核算歷史碳排放責任初始時間,從而體現歷史碳排放責任劃分的公平性。
其次,要根據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能源技術水平、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利用空間聯立方程組估算出適應本地區的“合理碳排放量”,通過實際碳排放量與合理碳排放量的差異來表征區域之間的碳轉移責任。
再次,要構建歷史責任碳減排總賬戶,將碳排放歷史責任和區域碳轉移責任納入到各地區的碳排放總賬戶,研究不同區域歷史碳賬戶的盈虧狀況。
最后,在2020年碳排放總量目標下,要將歷史碳排放賬戶納入到區域碳配額分配的零和博弈優化模型中,研究考慮公平和效率的配額分配方案。
王文舉還表示,中國區域經濟貿易往來確實帶來了隱含碳排放的區域轉移,而且大多從中西部經濟落后地區轉移到東部發達區域。碳轉移責任較大而且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區應該承擔更多的減排責任,比如廣東、北京、江蘇、浙江等地區應該為其他地區的高排放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而對于碳轉入地區,由于承擔了其他地區本應該承擔的碳責任,因此在初始碳配額分配時給予相應的生態補償。
此外,王文舉還建議建立碳排放總量目標控制下的區域碳排放賬戶制度。他認為,要建立全國統一的碳市場,首先要明確區域之間如何協調,構建并完善區域的碳排放賬戶制度,從基期設定、分配方案到責任劃分都要具有科學的依據。
其次,要在建立區域碳賬戶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設計合理的碳配額分配機制。在利用大數據建立區域碳排放賬戶基礎上,根據區域碳排放賬戶的盈余狀況動態調整區域碳配額分配方案,既要考慮總量目標,又要考慮區域的公平和效率。
再次,要以構建碳配額分配機制為契機推動區域之間協調發展。初始碳配額分配是碳市場設計的關鍵環節,中國總量控制下的碳配額分配應該將歷史排放責任和區域轉移責任考慮到碳配額分配機制中,通過分配機制和交易機制推動區域之間協調發展。
“總之,我們要以碳配額分配機制為契機,通過完善的交易機制推動全國區域之間相互協調、共同發展,推進高碳產業低碳化,促進中國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王文舉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