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和適應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對策。適應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指通過加強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風險識別與管理,減輕氣候變化產生的不利影響。
“減緩”人為因素影響一直是各國的緊要任務。然而,各地對“適應”氣候變化的投資和支持明顯不足。2019年,全球氣候投融資總額為6320億美元,其中90%以上用于減緩氣候變化,只有約600億美元用于適應氣候變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現,適應氣候變化的融資額與需求額之間的缺口將不斷擴大。
雖然發展中國家的污染排放只占全球總排放量的一小部分,但其所受影響之大卻與其排放不成比例。因此,富裕國家開始重視為發展中地區適應氣候變化提供所需的資金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除啟動了一項650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機制支持氣候韌性發展以外,包括美國和德國在內的10個主要經濟體還呼吁世界銀行進行結構調整,增加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關注。
氣候變化適應性發展不僅有助于人們應對氣候風險,還能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全球氣候適應委員會研究發現,從2020年到2030年,如果全球范圍內氣候適應性發展投資額達到1.8萬億美元,其產生的凈經濟效應可達到7.1萬億美元。
適應氣候變化的企業不但能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對其業務帶來的風險,還能造福社會,展示消費者所看重的ESG領導力。此外,全球氣候適應性融資中,民間資本只占不到2%。如果企業能夠填補這一市場缺口,未來可獲得巨大的發展機遇。私營部門在這方面的涉足仍然較少,目前的投資量僅有大約5億美元,市場存在大量空白。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圖1:未來十年,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的成本將呈指數級增長(單位:10億美元)。
氣候適應成本(低成本情景,灰色;高成本情景,紫色)。
數據來源:聯合國;科爾尼分析
前景展望和對企業的啟示:
在緩解人為氣候影響的斗爭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合作,以及私營部門的深度參與。對此,企業需要立足長遠,認識到今天的投入將為未來幾十年帶來豐厚的回報。首先,企業應在快速發展的氣候適應市場建立先發優勢。利用氣候適應解決方案需求和市場的不斷增長,保護自身業務免受氣候影響,提前做好準備,應對監管機構和投資者要求披露氣候相關風險的壓力。
其次,做好應對氣候因素相關的供應鏈中斷的準備。最新研究發現,在12000個原始設備制造商當中,只有11%的供應商為氣候相關中斷做了充分的準備。戰略性企業應優先發展氣候適應型基礎設施,建立多元化供應源,增加庫存,升級保險政策,為氣候風險可能對供應鏈造成的顛覆性影響做好準備。另外,將氣候適應作為公司業務的核心組成部分,增加管理層對環境的關注,同時考慮擴展或設立氣候適應崗位,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與氣候相關的風險,調整業務運營,避免因氣候因素導致業務中斷而付出巨大代價。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