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環保產業企業發展出現的問題能怪環境監管、環保投資嗎?
有人講環保投資在降低,環保拿什么拉動產業發展?筆者認為,環保投資和環保政策高度關聯,也是環境產業發展的指向標。
我國的環保投資項目建設周期總體平均為1.5年左右,環保投資一直以來存在波動,總體在波動中上升。2013年以后,工業廢氣處理投資較大,因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工業企業的脫硫脫硝為主。2016年開始,工業固廢投資明顯上升,這與政策發布周期幾乎一致。近年來,一系列固廢政策的頒布,對產業拉動的情況非常好。
從地域來看,總體而言是在波動中前行,各省市差距較大。比如,山東工業廢氣治理投資較大,湖北等地的固廢處理投資比較大,江蘇則在水處理上的投入特別多。各個省市投資額不同,但整體來看,十幾個省的投資占據我國投資的大半壁江山。
環境產業發展如果光靠政策驅動也不行,需要苦練內功,通過企業發展創造價值,創造需求,給行業發展指明方向。環保的常態化監管是常態,需要進行下去,不能把環保產業發展近期出現的一些問題歸因于環保監管、環保投資等因素。當前,必須認識到經濟邁過非常規關口需要的陣痛和定力。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是一個鳳凰涅槃的過程,絕不是輕輕松松唱著“山歌”就能達到的。這個時期一定會有不同的聲音,一定會有雜音,一定會有錯誤的輿論,所以一定要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哪些是本質,哪些是主流,哪些是短期的,哪些是長期的。
當前,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還沒有打通,但生態環保是促進我國經濟換擋升級非常重要的動力,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是發展本身的目標。筆者在調研中發現,生態環境保護可以為城市發展省錢。同時,生態環保也沒有增加社會總成本,而是減少社會總成本。因為環境治理的成本始終存在,只是在國民經濟的門類和不同類別之間轉移,這是結構調整的問題。
只要是依法常態化監管,只要是公平公正的、是提前有序發布環境要求(減少不確定性),就會產生傳導效應,避免劣幣驅逐良幣,避免破窗效應,這實際上是對加強技術進步和內部管理的高質量發展企業最大的支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