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現象越演越烈嗎?
2018年,“國資系”大手筆買進民營上市企業股份的現象,在生態環保領域尤為突出。業內不少聲音認為“國進民退”現象越演越烈。對此,筆者并不認同。
所謂的“國進民退”,其實去杠桿、去產能等政策對大型與小型企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呈現出明顯不同的分化影響。大型企業、國有企業享受了“產能收縮+需求韌性”利好下的量價齊升,但部分民營企業、小型企業出現了負向效果,因此,出現“冰火兩重天”。
同時,去杠桿、去產能等政策還帶來了西部速度領先優勢的逐漸弱化,南北之間的差異擴大,“南快北慢”的情況在2018年上半年比較突出。未來,東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城市可能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搶得先機,固化新優勢。只要突破瓶頸,跨過非常規的關口,一定會取得未來不可逾越的先機,獲得比過去更好的發展態勢。
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為什么有的企業形勢很好,有的企業生存堪憂?有的地區發展好,有的地區發展差?其實,這是行業和企業本身的問題所決定的。
生態環境保護對不同領域和不同行業會造成不同的短期影響。越是需要進行轉型升級的行業越歡迎環境執法嚴管,越是較早進行環境污染整治的行業越不受經濟社會形勢影響。比如玻璃、陶瓷、水泥等行業早期經歷過環境政策淬煉,在目前生態環保督察執法下基本沒有受影響,這些行業體會到生態環保是行業發展的能力建設。再比如,在鋼鐵行業,生態環保督察和執法減少了低水平或者無效供給,為環境表現良好的企業騰出了空間,促進了鋼鐵行業內一些技術的提升。
加嚴環境管理對不同規模企業存在不同的長短期作用。從規模上看,環境管理對“規上”大企業的短期抑制作用顯著弱于小企業,對大企業的長期促進作用顯著強于小企業。從時間上看,部分企業個體產量與收入下滑、
價格上漲,存在短暫、有限的陣痛期,大企業約為4個月,小企業約為5個月。長期來看,全國總體分析,20個月以內環保趨嚴后影響變為積極正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