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到之處,總有天藍、水綠、山青。這是記者近日在全國十強縣長沙縣看到的景色。然而,由于工業發展,這里也曾經遭遇煙霧嗆人、污水橫流的困惑。2004年,長沙縣獲批國家生態縣建設示范區,開始了生態建設新的征程。(1月11日《人民日報》)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有“中部第一縣”之稱的湖南省長沙縣,制造業發達、GDP超過千億、財政收入超過兩百億人民幣,這一組組讓一些地方官員眼熱心跳的數字背后,不可避免地隱藏著經濟發展與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所以過去的長沙縣,在盡享經濟發展碩果的同時,也不得不品嘗著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苦果。所幸的是,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現在的長沙縣,“低碳經濟”如火如荼,“低碳生活”蔚然成風,探索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之路,同時也契合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綠色”“協調”的發展理念。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長沙縣為什么能夠做到這一點?首先得益于新發明、新技術的采用。尤其是從2014年開始,依托中南林業大學雷學軍教授發明的碳處理技術,打造由碳捕捉、碳封存、碳交易構成的“零碳經濟”模式。所謂的“零碳”,并不是說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統籌規劃,應用減源增匯、綠色能源替代、碳產品封存、碳交易及生態碳匯補償等方法,抵消碳源,使碳源與碳匯代數和為零。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舉個例子來說,在當地廣泛種植的一種速生草,一畝一年的動態“捕碳”總量可達到普通喬木的100到150倍。速生草高效進行碳捕捉和碳封存,然后把刈割下來的速生草碾碎烘干壓縮成型,成為規格一致的標準碳產品,不僅可以做燃料、肥料和化工建材原料,還能直接燃燒發電,代替化石能源,最終形成一種良性循化,實現“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政府在以政策、舉措以及真金白銀的財政投入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社會上大力倡導“低碳生活”,倡導綠色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尤其是隨著一批“零碳機關”“零碳村莊”“零碳社區”的出現,“低碳生活”理念已經在當地老百姓當中深入人心,也得到了一致的認同與肯定。當廣大老百姓從這樣的“低碳生活”中看到效果、得到好處,真正感受到“零碳經濟讓生活更美好”,就會把當初政府的引導變成自覺的行動。十年磨一劍,10年過去了,長沙縣的國家生態縣建設日前順利通過了相關考核評估:5項基本條件和22項考核指標均達到國家考核要求。最重要的是,長沙縣的老百姓由此享受到了天藍水綠空氣清新的工作和居住環境。很顯然,長沙縣的舊貌換新顏,既得益于新發明、新技術的應用,但更得益于當地政府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堅持,對“低碳經濟”的追求,這應該成為每一個地方政府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追求。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