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擘畫2035年遠景目標時指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中,“加強白色污染治理”“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等要求也被明確提出。
“限塑是實現
碳中和的有效途徑。”高超超告訴記者。塑料污染治理不僅有利于保護環境,而且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對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
碳中和、實現我國經濟的綠色轉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十三五”以來,隨著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深入人心,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漸成普遍形態。但也應看到,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多方協力,“限塑令”落地見效也并非一日之功。
根據中國青年報官微的一項調查,對于“限塑令”落實難在哪兒,有59.7%的受訪者認為“改變公眾習慣”,16.8%的受訪者認為“新材料研發推廣難”,12.7%的受訪者選擇“購物成本提高”,10.7%的受訪者表示“新領域難監管”。
“最重要的是引導企業生產觀念和公眾消費的轉變,愿意為高質量產品和良好生態環境支付一定的成本。另外,政府在這一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資助,并加強公眾科普宣傳。”高超超認為。
此外,強調用好督促檢查,推動責任落實也是此輪限塑的一個特點。如北京強調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力度,對存在塑料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的企業和對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實施不力的責任主體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并通過公開曝光、約談等方式督促整改;上海、廣東、河南等地強調加強對塑料污染治理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重點問題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考核和問責。
在董戰峰看來,此輪限塑范圍更廣、標準更高、措施更嚴、要求更多,“對產業結構綠色升級會有大的推進,有利于促進技術進步,催發產業向低碳方向調整。同時,也積極引導消費向綠色調整,提升群眾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能力,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