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塑料發明以來,塑料制品的使用日益廣泛,給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方便。但與此同時,塑料污染問題也日益嚴峻,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如何在方便生活與環境保護之間尋找平衡,成為全世界面臨的共同議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今年1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印發實施,相較于2007年發布的限塑政策,“新版限塑令”構建起覆蓋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末端處置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體系,提出了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國方案”,開啟了中國塑料污染治理的新征程。為進一步落實“新版限塑令”,近日國家九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并對禁限管理的細化標準進行了詳細界定。
細化標準充分借鑒了國外經驗,緊抓環境泄露風險大的品種,努力尋求保護生態環境與方便群眾生活的平衡。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一、抓住痛點,重點關注環境泄露風險大的品種
當前,塑料制品種類非常龐雜,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輛汽車,塑料的身影無處不在。近年來,隨著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的不斷完善,大多數長消費周期塑料制品,如電器電子產品、汽車等所使用的塑料零部件,基本能夠得到較好的回收利用。一些短消費周期塑料制品,如飲料瓶、塑料盆、塑料玩具等再利用價值較好的品種,也基本能夠得到有效回收利用。但與此同時,再利用價值較低,或者很難進行分類利用的品種,就成為塑料污染的主要來源,也是塑料污染治理的關鍵。
細化標準緊緊抓住這些環境泄露風險大的品種,重點推動。如厚度小于0.01毫米的不可降解農用地膜,其在使用后“一扯就碎”,非常難回收。厚度達標的農用地膜回收率,在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能達到80%左右,而超薄地膜回收率則非常低,長年累積會給耕地質量帶來危害。再如餐飲單位堂食服務中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刀、叉、勺,一次性塑料吸管,易混入餐廚垃圾,給餐廚垃圾厭氧發酵等后續資源化處置利用帶來困難。再如添加塑料微珠的淋洗類化妝品,其中的塑料微珠會隨著污水系統進入自然環境,污染量雖然不大,但可能帶來累積性的環境影響和危害。
從整體上看,廢棄塑料購物袋等塑料垃圾基本混入生活垃圾處置系統。目前,我國約有45%的生活垃圾進行焚燒處置,但仍有一半左右進入垃圾填埋場,這些隨著生活垃圾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塑料垃圾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全降解,存在較大的環境泄露風險。
二、對標國際,充分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和做法
2017年12月,聯合國通過了一項旨在停止扔棄塑料的決議,200多個國家對該項決議表示支持,各國政府都承認有必要清理海洋中大量的塑料垃圾,并減少進入消費系統的塑料制品數量。2018年5月,歐盟委員會通過《關于提請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通過減少特定塑料產品對環境產生影響的指令》,對常見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出了禁限措施,包括限制在產品中使用微塑料,降低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量等,涵蓋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一次性塑料餐具(含吸管、刀叉等)、棉簽、氣球及托架、塑料餐盒、塑料杯、塑料瓶、煙頭、塑料袋、薯片袋(含糖紙)、濕紙巾以及丟棄的漁具等。
細化標準在禁限品種的選擇、禁限范圍確定等方面,基本上與國際通行做法相當,體現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國擔當。同時,又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國情,采取了分區域、分領域、分階段的推進模式,構建起覆蓋生產、消費流通和處置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制度體系,為世界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三、有抓有放,兼顧生態環境保護與群眾生活需要
塑料污染的治理既要旗幟鮮明地大力推進,也要兼顧實際生活中的可行性,循序漸進,有序開展,實現科學管理、精準管理和動態管理。
細化標準對以往政策已經明確禁止的品種進行了再次強調。如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農用地膜,相關國家規定和強制性標準早就明令禁止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也已經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版)淘汰類產品。
細化標準對部分品種的禁限范圍進行了具體界定。如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主要是指沐浴劑、潔面乳、磨砂膏、洗發水等淋洗類化妝品和牙膏、牙粉,暫不具備禁止條件的駐留類化妝品尚未納入禁限范圍。不可降解塑料袋,主要是指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不包括盛裝散裝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在范圍上,2020年底主要是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展會活動等場景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暫不涵蓋其他使用場景。
四、特殊豁免,考慮特殊時期、特殊場景的特殊需要
塑料制品具有方便實用的特點,在一些特殊時期或特定場景下,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限塑工作也不能不顧實際情況搞一刀切,需要對特殊情況進行適當豁免。
細化標準在一次性塑料棉簽的禁止使用上,就充分考慮到了醫療應用領域的特殊需求,對醫療器械類塑料棉簽進行豁免。同時,考慮到當前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的特殊需要,細化標準規定,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期間,用于特定區域應急保障、物資配送、餐飲服務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為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做出政策靈活安排。
當前,塑料的使用非常廣泛,已經融入我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依賴性強。但同時,塑料的使用也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兼顧生活便利與環境保護是全社會面對的共同課題,涉及到部分企業的切身利益,涉及到群眾生活習慣改變。因此,要做好限塑工作,不僅需要政府積極行動起來,也需要相關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執行好國家有關規定,走
綠色發展的道路,更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參與,做到能不用的不用,能少用的少用,踐行
綠色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塑料污染治理全社會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才能確保政策取得好的效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