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縮寫,是指一種通過將環境、社會與治理因素納入投資決策與企業經營,從而積極響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投資、經營之道。
隨著中國“雙碳”目標進程穩步推進,以及金融市場開放程度、資管行業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升,“ESG”在中國也進入快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向社會公開自己的ESG報告。
這個秋天,北方大省山東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這也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第一個以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區域戰略。
即日起,風口財經從工業、能源、新興產業等維度觀察山東在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并借用企業“ESG”概念,呈現一份山東的“ESG報告”。
風口財經記者 呂華
繼中央多次點名“經濟大省”之后,勇挑大梁的山東又被賦予重大期許。
日前,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山東的目標:
到2027年,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現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到2035年,山東成功跨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常規性長期性關口,努力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發展動能持續轉換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成熟定型,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
在全國高質量發展大局中,被委以“北方戰略支點”的重任,足以看出山東在新舊動能轉化這一長遠大計中所承載的厚望。而作為“家里有礦”的工業大省,如何擺脫“大象模式”的經濟發展痛病,在傳統又笨重的工業領域實現“輕盈轉身”,又成為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化最為重要的課題。
自2018年國務院將國內唯一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課題的區域發展綜試區批復給山東以來,山東傳統動能不斷提檔升級,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6.7萬個;新動能不斷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11.8個百分點,達到46.8%,“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31.7%,數字經濟規模增長40%以上,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確定的主要指標基本完成。
自2017年山東省工業能耗實現“近40年來首次下降”以來,全省規上工業企業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超20%,超過國家下達目標。其中,2021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萬元GDP能耗強度下降3.5%左右,達到預期目標。
從“量”到“質”,由“形”到“勢”,深化新舊動能轉化,工業大省已在路上。
優化:傳統產業沿鏈聚合,新興產業集群培育
山東工業有著門類齊全、產值龐大的雄厚實力,也一度面臨產業笨重、轉型緩慢的發展詬病。
長期以來,山東主導產業主要是化工、冶金、造紙、機械等資源型產業,能源原材料產業占比4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
新能源等新興領域更是遠遠落后于廣東、浙江、江蘇等地。
從能耗水平來看,2020年山東能源消費總量為41845萬噸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8.4%,能源消費總量全國第一。其中,工業能耗占據了最大一部分,占比高達75.6%。
因此,“優化”成為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化的重頭戲。
《意見》指出,應加快重化工業布局的優化,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促進鋼鐵、石化企業兼并重組,實現產能向沿海地區園區集中;應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非化石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等一大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為推動建鏈、強鏈、補鏈,丙烯、高端功能化學品等化工產業成為山東重點布局的方向。
從2021年開始,山東以“鏈長制”為抓手,依托“鏈主”企業,分行業組建石油煉化一體化、煤基精細化學品、高端專用化學品、氟硅新材料等產業鏈聯盟,培育形成更多千億級高端化工產業集群。
2021年上半年,投資97億元的金誠石化多產丙烯催化裂化及配套項目全部建成投產,依托丙烯原料,金誠石化開始延伸、布局高端化工產業鏈條;魯北集團圍繞鋁加工主業,阻燃、耐磨新材料等高端化學品鋁使企業不斷開辟新的市場……
產業結構的優化也是實現工業轉型的重要內容。
在綠色低碳領域不斷推進制造業低碳轉型,山東宏鈞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依托氧化鋁、原鋁向鋁業深加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產業鏈條延伸,催生產業結構優化,超高強度、超低密度的研發泡沫鋁將廣泛應用于
綠色建筑、航空航天等領域,將帶動千億市場。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聚焦集成電路、高端軟件、虛擬/增強現實、智能傳感器、光通信芯片及器件等領域,以歌爾、芯恩、京東方、富士康、惠科電子等為代表的領軍企業,已經在青島落地布局;以海信等為代表的青島本土企業,也在光通信、顯示芯片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逐漸到了收獲期。
在海洋特色新興產業領域,山東也正突破海工高端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建設世界領先的海工裝備基地,加快海洋新材料研發應用,延伸海洋化工產業鏈。
此外,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氫能及儲能、生命科學、類腦智能等未來產業,也是山東要著力打造的工業增量主陣地。
賦能:“工賦青島”模式被全國推行
數字時代,以數字化賦能產業、搶占未來制高點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圍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壯大數字產業等方面,《意見》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有利于山東搶抓數字化發展的‘新風口’,在數字經濟競爭的‘賽道’上贏得更大發展主動權。”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張中英在點評《意見》時如此表示。
山東具有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結構完備的工業產業體系,在全國工業和制造業版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急需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近年來,山東堅持“建
平臺”和“用
平臺”雙輪驅動,全面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支持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藍海、橙色云等4家國家級“雙跨”平臺與行業特色平臺簽約合作,打造“共享共贏”生態。聚焦高端化工、高端裝備、新材料、輕工紡織等優勢產業領域,打造120個“工賦山東”典型應用場景,形成了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路徑。
目前,全省已累計培育115個省級平臺,今年又新儲備了160個候選平臺,從中推薦的藍海、橙色云、紫菜云等19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數量居全國第一。面向制造資源集聚程度高、產業轉型需求迫切的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培育了11個工業互聯網園區,引導區域內企業規模化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增強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
曾經的山東,作為經濟大省,互聯網經濟卻長期處在“后進生”的尷尬位置,如今的山東,已在工業互聯網的風口中搶占先機。
以“海爾”、“海信”聞名的家電品牌之都青島,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工賦青島·智造強市”的城市品牌。“工賦青島”推出的“1+N +X”模式,即打造1個城市級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落地N個特定行業特定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X個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這樣一個數字經濟核心構架已成功賦能3561家青島企業,實現了212億工業產值新增。
目前,這一模式已被復制到安徽蕪湖,四川德陽。
在“2022山東工業互聯網發展峰會”上,以“工賦青島”為模板的“云行齊魯·工賦山東”專項行動成為頂格推動的關鍵。“作為全省數字經濟領域的大品牌,‘云行齊魯·工賦山東’將承擔起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產業示范的重任,通過整合省內國家級平臺各自技術優勢,以工業互聯網構筑全省數字經濟產業底座。”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工賦平臺總經理官祥臻說。
創新:鑄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企業是創新的策源地,也是制造業發展的具體承載者,山東的“工業轉型”,必然離不開企業的創新發展。
山東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并提出“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十四五”目標的省份,早期就充分認識到了“專精特新”在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上的重要性。
2013年,山東組織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成為全國較早開展此項工作的省份。近三年,山東省入選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更是實現大跨步增長,從2022年的670家,到2022年的2683家,短短三年時間,山東“專精特新”數量增長3倍。
截至2021年底,山東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62家,數量居全國第三位;獲評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7家并獲得中央財政資金3.86億元,獲評企業和資金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在工信部已公布六批共455家國家級“單項冠軍”示范企業中,山東有109家,位居全國第一位。
從“專精特新”企業到“小巨人”企業,再到國內領先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山東已經行成了一條逐漸清晰的企業發展路線。
據了解,這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打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重點產業領域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產業,是制造業未來發展的主要領域。截至2021年底,山東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72.4%的屬于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重點產業領域。
根據《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方案》,未來山東將重點實施國家重點項目引領、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協同等八大工程,到2025年新培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0家,再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0家,確保走在全國前列。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山東將在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更加輕盈而堅定的步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