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碳捕集活動
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從空氣中移除二氧化碳或許看似無害,不會產生負面影響。但要達到必要的規模,就需要在面積堪比大國的土地上種植樹木,控制全球農民耕種的大片土地,占據廣闊的海洋區域為浮游生物施肥,用數以千計的大型機器覆蓋地表以吸收二氧化碳,并征用地質資源將其掩埋。因此,由誰負責部署,以及如何做出此類決策,都關系重大。
財力雄厚的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有能力設定議程,就像它們有能力制定在線商業和社交媒體的架構一樣。但問題是是否應該允許他們這樣做。
為了探討這類問題,牛津大學的學者建立了氣候地球工程治理計劃(Climate Geoengineering Governance Project)。彼得•希利(Peter Healey)與最近去世的史蒂夫•雷納(Steve Rayner)一起負責該項目的協調工作。他警告稱,地球工程“有可能會以一種非民主形式將唯技術論的方式套用到氣候管理上”。
兩人起草了一套關于地球工程治理的牛津原則(Oxford Principles on Geoengineering Governance)。其結論是,與其將氣候系統的鑰匙交給科技企業家,不如從現在開始讓公眾廣泛參與決策,并全面公開所有研究。能否為此建立一個國際體系還有待觀察。
不過,還有最后一個問題有待解決:誰來買單?
這些科技巨頭無論多么富有,只有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才會將碳捕集發展到必要的規模。這意味著要么政府掏錢,要么要求二氧化碳排放者付費,通過碳捕集抵消這些排放。
最終,如果世界真的想利用技術從環境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就必須有人來買單。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