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全球碳抵消和減排機制對中國航空業的影響
中國民航運輸業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民航運輸市場。根據國際航空減排現有的分階段責任分配方案,正在蓬勃發展的中國民航業將面臨不小的碳抵消壓力。盡管中國目前還未明確表態是否參與國際航空全球碳抵消和減排機制的試點階段,但中國一直在積極控制和減少自身航空能耗與排放,并積極參與相關國際合作。此外,上海和廣東等
碳交易試點省市也已經將航空也納入了
碳交易體系的覆蓋范圍,這為中國未來參與國際航空全球碳抵消和減排機制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8年12月,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向各航空企業和相關單位下發了《關于開展飛行活動二氧化碳排放監測計劃預填報工作的通知》(局發明電【2018】3381號,以下簡稱《工作通知》)。《工作通知》明確要求,各航空公司應于2018年12月31日前通過郵件報送航空飛行活動二氧化碳排放監測計劃,民航局將組織有關
專家對各單位預填報的監測計劃進行預審核,并于2019年1月底前向各航空公司反饋審核意見,各公司應按照審核意見和實際情況完善監測計劃,并于2019年2月28日提交加蓋公章和相應人員簽字的正式版監測計劃。同時,民航局還正式下發了《民用航空飛行活動二氧化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管理暫行辦法》(民航規〔2018〕3號,下稱《暫行辦法》),對2019 年起全面實施的航空飛行活動二氧化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工作提出了要求。
全球航空業減排的其他路徑
國際民航組織制定的一攬子氣候行動計劃的其他措施還包括空中航行效率提升、技術和運營基礎設施改進和長期使用環境友好的航空生物燃油等。從目前的技術情況看,短途旅行在不久的將來使用電氣化或氫能儲能設備是可能的,但長途國際旅行由于技術挑戰和安全性等原因暫時無法采用電氣化或氫儲能設備。這一問題可能要等到出現突破性的革新技術(例如超大容量電池)之后方能解決。一個可替代的解決方案是使用航空生物燃油,如廚余和生活垃圾提煉的航空燃油,不過目前這一技術還需進一步的政策支持和使用推廣。如果全球航空業不考慮采用市場機制,單純依靠空中航行效率提升、技術和運營基礎設施改善等措施實現的減排量,根本無法滿足2020-2040年間的溫室氣體減排需求(如下圖所示)。
鑒于新技術在初期的使用成本都比較昂貴,而成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國際航空業實施市場機制產生的減排能有效地彌補技術減排量和減排目標之間的缺口,也能為技術減排從“高成本少量應用”到“低成本廣泛應用”的過渡爭取時間,進而促進行業內的低成本減排。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對國際
碳價的預測,2025年全球航空業預計將支出15-62億美元用于抵消排放增長,這一數字將在2030年和2035年分別達到29-124億美元和53-239億美元。還有研究指出,至少到2035年之前,國際航空全球碳抵消和減排機制將一直是實現國際航空碳排放零增長的核心手段。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來源:ICAO, EDF, T&E, WWF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