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動汽車產能整體過剩
我國國內已經形成龐大的電動汽車產能。近年來,隨著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各大車企紛紛加速擴大其生產規模。據第一電動網不完全統計,16家車企建成的
新能源車生產基地年產能超300萬輛;29家車企在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年產能超800萬輛,其預投產時間基本都在2018-2020年。匯總相關數據,到2020年,我國僅這41家車企產能累積將達1100萬輛/年,大幅超過國家設立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200萬輛的產銷目標,而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100萬輛級別。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產能過剩已現端倪。
(二)核心關鍵技術掌控能力不足
核心技術突破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我國電動汽車相關核心和共性技術存在短板,突出表現在電動汽車“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核心技術突破困難,高端品牌和高性能產品缺乏。在這些方面我國都處于研發中,還沒有到產業化的階段。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的核心部件仍依賴大量進口,核心技術研發面臨落后于發達國家的尷尬。例如,我國電動汽車與美國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存在一定的差距,從發明專利方面看,我國電動汽車企業的專利質量有待提高,實用新型多,發明專利少。當前特斯拉已公布的387項專利,核心知識產權大都與電池安全控制系統相關,包括電池冷卻系統、安全系統、電荷平衡系統等,占到特斯拉專利總數的一半以上。
(三)充電基礎設施配套不夠完善
電動汽車數量持續增長,帶動充電基礎設施需求增長,目前看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問題突出:一是充電樁利用率低。公共充電設施利用率過低,我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利用率只有12%左右。充電樁布局問題導致利用率低,有的地方電動基礎設施排隊,有的地方從建起來到最后壽命期結束很少有人用。二是新興技術對充電的技術和標準提出挑戰。電池技術不斷升級,新型充電技術功率大幅提高,需要充電基礎設施及時跟蹤和擴容,難以形成穩定的充電標準體系。三是充電網絡未能實現互聯互通。特來電、國家電網、星星充電等各家商業運營充電企業相互獨立,充電終端不兼容,用戶充電的操作和體驗均較差。
(四)電動汽車安全依然存在隱患
隨著電動汽車的日益普及,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安全事故也逐漸增多。據統計,2018年已發生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40余起。事故車輛在產品設計、日常使用中存在著安全缺陷和隱患,其中,動力電池安全問題突出,由于電池質量、技術和不規范使用等各種原因,引發電池自燃、電池組爆炸、充電時著火等安全事故。尤其是電動汽車的碰撞安全性令人擔憂,高壓電氣系統、高壓電池在碰撞后可能存在潛在危險,引發電池短路、溫度升高進而引起燃燒甚至爆炸。目前來看,所有的純電動汽車參加E-NCAP碰撞測試,沒有一例獲得五星安全證書,包括特斯拉品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