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是德國最熱的議題之一,默克爾主導的“氣候內閣”達成了“退煤”共識,通過了扶持退煤地區發展的《結構強化法》草案,推動歐盟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并出臺了德國的《氣候保護計劃2030》。該計劃目標是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包括為二氧化
碳排放定價、鼓勵建筑節能改造、資助相關科研等諸多措施,涵蓋能源、交通、建筑、農業等多個領域。
為了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德國從3個方面加強研發:一是加強氫能研究,推出氫能戰略。二是加強德國的電池生產。投入10億歐元在德國多地促進電池生產。頂層設計“電池研發工廠”支持德國在整個電池價值鏈中擴展能力和技術。三是加強二氧化碳的儲存和使用研發。此外,德國還批準了“氣候保護科學
平臺2050”計劃。新
平臺將為向“無二氧化碳”經濟和社會過渡提供科學基礎和技術知識。
環保方面,為了避免塑料的過度使用,德國教研部與五個聯邦部門合作共同提供了多樣化的政策措施。包括資助研究環境中的塑料解決方案,促進生物經濟中生物基塑料的研發等。聯邦教研部推出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倡議”,未來幾年將提供2億歐元,推動生物多樣性研究和制定系統解決方案。
可再生能源領域,2019年前3季度德國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總消費中占比達42.9%,同比增長近5%。太陽能方面,德國政府已將目標提升為到2030年實現98吉瓦產能,約為目前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兩倍。巴登-符騰堡電力公司將在柏林附近建設德國最大的太陽能園區,預計裝機容量超過180兆瓦。風能方面,由于國際市場競爭加劇,2019年德國新增風電裝機大幅下降至20年來最低水平,德國作為歐洲最大風電市場的時代已一去不返。
氫能和燃料電池方面,德國聯邦交通部選定9個地區,擬通過幫助地區制定合適的氫能發展規劃,建立多方共同參與的發展網絡,將其打造成為德國的“氫示范區”。著眼于未來的工業標準,德國六大研究機構聯合開發燃料電池的標準化物理參數測量方法,以便集成應用并進一步實現規模化和市場化,為燃料電池技術發展鋪平道路。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