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傳統產業生產方式也在不斷升級改造,‘含綠量’讓經濟發展的‘含金量’不斷提升……”7月20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以《一根紗線的節能之路》為題,報道了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紡織產業的
綠色發展和智能化發展之路。
“一根用于服裝的精梳棉紗,從棉花種植、軋花,到中間加工成粗紗、細紗,再到成品運輸、入庫……全流程下來,1千克棉紗
碳足跡值僅為4.393千克二氧化碳當量。這份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出具的
碳足跡評價報告表明,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紡織生產綠色化水平已處于行業最優。”此前,4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則以《智能改造精準管控紡織車間實現節能降耗》為題,報道了“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紡織生產綠色化水平已處于行業最優”。
近年來,魏橋創業集團立足自身從事的傳統制造業產業規模大、轉型難度大的實際,積極圍繞存量資產升級改造下功夫。實施路徑主要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其中,魏橋紡織板塊先后改造建設了11個智能化分廠,以“智能矩陣”推動企業數字化升級,用工節約50%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節約20%以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先后榮獲中國紡織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國家級綠色工廠等十幾項榮譽,為行業智能化發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央視和人民日報記者先后走進魏橋紡織綠色智能化三廠細紗車間,在這里:62臺巨大的細紗機飛速運轉,每臺機器上,1800多個雪白的紗錠如琴鍵般一字排開,一根根細如發絲的紗線從中抽出。偶爾出現斷線,機器上就會有紅燈閃爍,提示值班工人續接紗線。職工張靜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介紹:“現在,我們每一個細紗錠子上都有一個傳感器,可以通過傳感器把錠子上所有的問題傳到一個智能
平臺上,出現問題后車工一分鐘之內就能到達現場處理。過去,如果生產過程中斷線,需要人工按照路線一個個檢查,這期間設備只能處于空轉狀態,費工又費電。通過技術改造,現在僅紗錠接線這一項就能減少90%的能源浪費。”
央視報道:“魏橋紡織節能,不拒纖毫之末。像這樣的綠色管理應用還有很多,比如,車間根據生產要求,分區精準控溫控濕,可以節約15%的電器用電量。用15萬個傳感器進行質檢,以替代傳統人工取樣,每個班次節省上萬米取樣紗線。”
《人民日報》還聚焦魏橋紡織的“綠色工藝”和“綠色產品”。
魏橋紡織在生產工藝上積極推進綠色化。魏橋紡織綠色智能化三廠廠長成旺健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上漿是紡織前的必要環節,紗線經過涂漿才能增加強度。不過,漿料中往往含有PVA(聚乙烯醇)粉末,在自然界中無法降解。”通過調整漿料比例、改造高壓漿紗設備,上漿工藝實現了優化,不但免去添加PVA,還能減少50%的蒸汽和30%的漿料使用。
“我們生產的抑菌面料,按傳統工藝必須在染整時加入抑菌劑,處理殘留污水時還需耗費大量的水、電。”魏橋特寬幅印染公司總經理任長友說,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改用先進的微納米鑲嵌紡紗技術來生產抑菌面料,目前已無需添加抑菌劑,全程無污染、更省水。
在綠色產品研發方面,魏橋創業集團潛心鉆研,突破了國產萊賽爾纖維無法高支化純紡應用的瓶頸。萊賽爾原料源自可再生的森林木漿,比種棉花更節約水,所開發的紡織品可自然降解,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綠色產品。魏橋紡織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呂治家介紹:“簡單來說,支數越高,紗線越細,面料越輕薄、柔軟、透氣。2017年起,我們對紡、織、染等十幾項關鍵技術逐一攻堅,萊賽爾純紡高支紡紗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在研發項目帶動下,公司萊賽爾面料的銷量大幅增長。
魏橋創業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紅霞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堅持綠色化發展,讓我們在創造良好生態效益的同時,也開辟了新領域新賽道、塑造了新動能新優勢。”今年,魏橋紡織將全方位加強綠色低
碳管理,新打造兩座綠色智能化工廠,擴大綠色纖維產品占比,與產業鏈上下游深入開展綠色低碳合作,加快成為綠色紡織的行業標桿。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