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簡稱LCA),是一項自60年代即開始發展的重要環境管理工具,生命周期是指某一產品(或服務)從取得原材料,經生產、使用直至廢棄的整個過程,即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
在1993年的SETAC(國際環境毒理與環境化學學會)的LCA定義中,LCA被描述成這樣的一種評價方法:1,通過確定和量化與評估對象相關的能源、物質消耗、廢棄物排放、評估其造成的環境負擔。2,評價這些能源、物質消耗和廢棄物排放所造成的環境影響。3,辨別和評估改善環境的機會。LCA的評估對象可以是一個產品、處理過程或活動,并且范圍涵蓋了評估對象的整個壽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提取與加工、運輸和分發、使用、再利用、維持、循環回收,直到最終的廢棄。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在1997年ISO制定的LCA標準(ISO-14040)中也給出了一系列相關概念的定義:LCA是對產品系統在整個壽命周期中的(能量和物質的)輸入和潛在的環境影響評價。這里的產品系統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與物質和能量相關的操作過程單元的集合,在LCA標準中。“產品”既可以指產品系統,也可以指服務系統,生命周期指產品系統中連續的和相互聯系的階段,它從原料的獲得或者自然資源的產生一直到最終產品的廢棄為止。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常見的LCA的應用是通過產品的LCA,比較不同產品生命周期階段的環境負荷,從而引導生產技術向對環境影響負荷較低的方向發展。比較典型的案例是上世紀關于紙尿布的一個爭論。紙尿布問世后,一直倍受爭議,因為人們認為紙尿布要消耗大量用紙,對環境極不友好,而反對者認為布尿布在使用過程中會浪費大量水來清洗。同樣會對環境有污染。最后通過一項對紙尿布和傳統布質尿布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的科學研究,得出紙尿布在環境綜合影響上比布尿布反而低的結論。紙尿布從此才得以被廣泛使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然而LCA雖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比較盛行,但是在中國一直只是處于研究階段,而且國內搞這方面研究的是少之又少。所以說LCA在中國可以是忽略不計的。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這里要引進產品生命周期這個詞的原因,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產品碳足跡只是生命周期評估的一個應用。也可以說是產品生命周期的一個部分。舉個簡單的例子。要做一瓶可樂的生命周期。會分析一瓶可樂從原料采集到最終廢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如排放多少污水,排放多少廢氣等,而溫室氣體(CO2)的排放,則是其中的一個數據。所以說現在炒的很熱的產品碳足跡、碳標簽只是LCA在低碳方面的一個應用。而LCA反而在中國知道的人不多而已。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那么,為什么說LCA就是中國推行碳足跡必須逾越的,而且是鴻溝呢?如果您對LCA比較了解那就知道了。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如我們對一瓶可樂做LCA,那么我們首先要畫出一瓶可樂從“出生”到“死亡”所走過的“足跡”。我們簡單列一下這個足跡,先是原料使用:水、玻璃、添加劑,然后儲藏,出廠運輸,到商店后儲藏,被消費者喝掉,空瓶子回收(廢棄)。這是一個簡單的生命周期。我們需要分析每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分析時我們會發現,對于產品的原料;即水、玻璃部分屬于一種普遍原料,還可以作用于其它產品的生命周期分析中。如生產可樂需要的一噸水,跟生產雪碧需要的一噸水產生的排放時一樣的。所以為了產品生命周期評估的一致性與高效性。 通常對于原料的排放分析都由權威部門進行研究,然后公布數據。當然對于千差萬別的產品原料,對于所有原料進行分析,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為你永遠不能說出產品的原料有多少種。所以就需要建立一個數據庫,然后不斷的向里面添加原料的排放數據。英國環境食物與農村事務部從90年代初開始建立國家數據庫,到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數據最全的數據庫之一。韓國在97年也開始著手建立國家數據庫,每年國家有固定科研資金,用于開發各種原料的排放數據庫。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數據庫也越來越完善。在這些數據庫里我們能夠輕而易舉的查到原料的排放情況,其中也包括CO2的排放。簡單的如一噸飲用水,一塊普通玻璃,復雜的如一斤大米,一斤牛肉等。這樣,就可以使我們在進行產品的生命周期分析時更加準確,高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從建立產品碳標識制度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長期以來積累的數據庫就起到了作用,由英國碳信托公司(CARBON TRUST)開發的產品碳標識以及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推行的(KEITI)產品碳標識制度。他們在計算產品碳足跡的時候就充分利用了之前推行LCA而建立起的國家數據庫。
對于中國開發產品碳足跡、碳標識,數據庫就是我所說的鴻溝。因為我們在LCA方面的研究可以忽略不計,也更說不上國家數據庫了。那么我們在計算產品碳足跡的時候對于原料部分的排放怎么辦,國內沒有數據,靠自己去研究可以說基本不可行,而且沒有可信度。只有參照國外的數據。那么像在英國產一噸大米跟中國產一噸大米產生的排放到底有沒有可比性,我們也無可得證。所以中國要想真正的開發產品碳足跡制度。建立國家數據庫是必須的,而數據庫的建立是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并不是短時間突擊能建立起來的。中國在各界大呼要給產品貼上碳排放標簽的時候。卻沒發現我們前進的路上還有一道鴻溝。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原文發表于2010年6月同名博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文章來源:老汪愛思考微信公眾號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