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碳排放與GDP增長逐步脫鉤,達到峰值后,將實現脫碳發展。中國森林面積不斷擴大,增加了林業
碳匯,2005年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由18.2%增加到21.63%,森林蓄積量2015年比2005年增加28億立方米。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解振華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美的角色”
論壇上發言中國經濟網
北京6月14日訊6月13日,以“低碳創新,
綠色未來——榜樣的力量”為主題的第二屆
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會議在
北京正式舉行。
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美的角色”論壇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中國用實踐來來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中國碳排放與GDP增長逐步脫鉤,達到峰值后,將實現脫碳發展。
氣候變化是對全人類生存發展的一個挑戰。解振華說,它影響世界各國的水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中美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應該共同推動相關進程。中美兩國領導人認識到了這一點,而且在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中發揮了領導力。
解振華介紹,中美在氣候變化領域開展了很多務實合作,比如載重汽車、汽車減排、智能電網、建筑和工業節能等,這些合作都有積極的成效。中美合作的例子表明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促進各國的轉型升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關鍵是采取行動,一起努力。
中國到底如何來應對氣候變化?解振華指出,中國在過去十年努力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相脫離的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在經濟發展以及結構調整方面,中國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同時能源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是18.59萬億元,2015年達到了67.67萬億元,2020年預計將達到92.7萬億元。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的GDP增長近1.5倍。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41.4%上升到2010年的43.1%,2015年達到50.5%,規劃到2020年將達56%。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05年的72%下降到2015年的64%,規劃到2020年進一步下降到60%,到2030年將下降到55%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4%逐步增加到2015年的12%,規劃到2020年達到15%,2030年達到20%左右。中國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2015年中國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10年提高16.4%。“十三五”期間,在這個基礎之上再提高15%。現在主要資源每噸產出的價值在逐步提高,節能提高能源的效率,效果很明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單位GDP能效分別下降19.1%、18.2%和15%,預計到2030年將比2005年降低60%左右。截止到2014年,全國城鎮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105億平方米,約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的38%。
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在2011年-2015年之間增加45倍。從2005年-2015年,我國以年均5.1%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5%的增長,累計節能15.7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億噸,碳排放強度在大幅度降低。2015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38%以上,到2020年將比2015年再下降18%。非化石能源利用也在快速發展。2015年與2005年相比,水電裝機容量增加1.7倍,風電裝機容量增加100.8倍,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增加615倍,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增加33.8倍,核電裝機增加2.9倍。按照規劃,到2020年,中國水電裝機再增加310萬千瓦,風電裝機增加71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增加5700萬千瓦,核電增加3000多萬千瓦。201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占全球總裝機量的25.45%。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近20年累計節能量占到全球的52%。此外,中國森林面積不斷擴大,增加了林業碳匯,2005年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由18.2%增加到21.63%,森林蓄積量2015年比2005年增加28億立方米。
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解振華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注重和追求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發展的軌跡是逐步實現低碳化,堅持不懈地優化能源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斷降低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改善環境,其直接結果是碳排放與GDP增長逐步脫鉤,達到峰值后,將實現脫碳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