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六化”離不開變革性技術支撐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
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構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2020年,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什么是碳達峰和碳中和?通俗來講,碳達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達到了最大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則指一段時間內,特定組織或整個社會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植樹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實現雙碳目標不僅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設綠水青山美好家園有重要作用,還在領先第四次能源革命方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成會明說,人類歷史上有三次能源革命,每一次均推動了工業革命,引起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當前,能源結構正從高碳向低碳、無碳轉變,能源產業由資源屬性向智能制造屬性轉變。他認為,第四次能源革命的標志正是新能源產業的蓬勃興起,把握住這次能源革命,是我國換道超車的機遇。
當前,我國能源結構還是以化石能源為主,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間隔時間僅為30年,相對于其他國家,過渡時間緊迫。
“我國碳中和事業概括來說就是任務艱巨、時間緊迫,相關技術、產業發展迫在眉睫。”成會明表示,要實現碳中和,需要構建三端發力的
碳減排體系,在能源生產方面實現替代一部分,工業生產、交通建筑方面實現減排一部分,在
碳匯等方面實現增加一部分。總結來說,就是要達成能源生產低碳化、能源使用電氣化、能源網絡智能化、工業過程氫能化、二氧化碳資源化、資源利用循環化。
具體到做法上,則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構建高效、
綠色、低碳的電能消費體系,構建多元互補、協調互動的新型智慧能源體系,充分利用綠氫降低工業排放,促進碳中和循環經濟的發展,開發關鍵材料的
綠色循環回收技術,這些都需要有變革性技術支撐才行。
例如,在能源生產低碳化方面,要重構能源體系,讓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高度的電氣化。新能源的生產、儲存、運輸、管理、使用等方面都需要有突破性的技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