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區域梯次有序實現碳中和目標
發展新質生產力可以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來提升能源效率、調整能源結構和優化產業結構,從而推動區域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然而,由于中國各區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存在顯著的空間差異,針對不同區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和側重點也應該有所差異,本文接下來將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視角提出分類施策、梯次有序推進區域碳中和戰略的建議。
首先,對于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已經基本完成“碳脫鉤”的省區,其能源強度和能源結構已經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其產業結構仍有優化和升級的空間。針對這類省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應主要作用于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這類省區應利用自身的經濟技術優勢,大力發展高質、低碳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轉型升級;對于原有的傳統高碳產業,可以通過產業梯度轉移的方式,將其轉移到經濟相對落后但新能源資源更為豐富的西部地區,在推動本省區完成深度脫碳的同時,為中西部省區的發展提供機遇。
例如,浙江省在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可以將汽車及零部件、化工、紡織服裝等高碳產業有序向西部地區轉移;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數據中心可以向內蒙古等中西部地區轉移,有序推進“東數西算”。
其次,對于廣東、江蘇、山東等經濟增長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步增長的省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應放在技術革命性突破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上。通過加大能源消費領域的科技研發投入完成技術革命性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過強化能源生產領域的技術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完成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最終實現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脫鉤。
具體來說,在消費側,加快推進電氣化轉型升級,在交通運輸等領域加快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在生產側,加速推動離岸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替代傳統的燃煤發電;加大儲能技術研發力度,通過合理布局,解決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周期性和間歇性問題;通過加快技術擴散速度和加大研發力度,進一步降低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成本,盡快解決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經濟性瓶頸。
再次,對于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山西等以傳統產業為主的粗放發展省區,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應同時覆蓋提高能源效率、調整能源結構和優化產業結構三個方面。具體來說,對于遼寧、山西、黑龍江等能源效率低下的省區,節能與提高能效仍然是實現減排目標的第一抓手;對于目前仍嚴重依賴化石能源的黑龍江、吉林等省區,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是未來推進減排目標的關鍵抓手;與此同時,在技術節能潛力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潛力不斷挖掘的前提下,降低高碳產業比重從而優化產業結構將成為以上區域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必然選擇。
最后,對于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等經濟相對落后省區,經濟增長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第一要務。這類省區不僅在傳統能源資源稟賦方面優勢突出,在新能源資源稟賦方面優勢同樣明顯。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應該作用于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領域,發揮其新能源的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產業,實現由化石能源大省向新能源大省、化石能源輸出基地向新能源輸出基地的轉變,完成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建議這幾個省區將新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加強與經濟發達省區的空間協同發展,解決省區之間能源需求與供應空間錯位的問題,注重地區資源稟賦、能源布局、產業結構的差異性和協同性,通過承接發達省區的高碳產業轉移、積極對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區域低碳空間協同發展格局。
(作者聶洪光為長春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