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低碳高校的行動路徑
積極謀劃政府、社會與高校的統籌協同。在“雙碳”目標下,我國一直推進
碳減排政策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低碳轉型建設是我國履行氣候承諾和推動低碳轉型的又一重要舉措,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三方合力。無論是碳達峰還是碳中和,其目的都不是簡單的
碳排放數值的改變,而是整體、綜合地實現低碳轉型。高校作為科研、人才培養等重要基地,積極參與減排工作,會對社會、行業、產業起到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建設低碳高校無疑會激發一大批綠色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能源、建筑、交通、園區資源管理等領域的綠色技術創新和應用,引導社會資金向綠色低碳領域傾斜,為綠色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此外,高校積極參與碳中和行動,還可以向用人機構展示重視價值理性和社會責任的人才培養目標,有助于進一步搭建校企人才交流、資源互動的
平臺,打造學企“雙碳”研發教育共同體。因此,教育主管部門、社會組織、高校需高度重視低碳建設,提前謀劃,將建設低碳高校納入工作體系的頂層設計。
加快構建低碳高校建設規范與評價標準。在“雙碳”背景下,校園建設將向著更新、更高的低碳目標邁進。2021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提出推動校園低碳轉型,實現以校園轉型為起點,建立中國校園低碳轉型示范項目。然而目前國內尚無低碳高校綜合性評價標準,出臺低碳學校建設與評價標準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現行標準的空白。為了給學校提供具體、系統的低碳校園規劃、建設方向,在建設過程中更高效地達到
低碳環保的目標,同時也促進學校物質循環利用、節約資源等方面的發展,日前中國教育后勤協會與浙江科技大學等單位正積極編制《低碳學校(高等學校)建設指南》和《低碳學校(高等學校)評價規范》標準。
大力推行低碳高校建設和星級評定工作。低碳高校建設以《低碳學校(高等學校)建設指南》為導向準則,實施立項、建設、評估、驗收四方面建設閉環。低碳高校評估以《低碳學校(高等學校)評價規范》為科學準則。評估根據我國不同區域用能結構和電力碳排放因子等因素差異劃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和南方6個區域;按理工及綜合類高等學校、文史財經師范及政法類高等學校、高職及專業類學校3類開展調研。根據調研數據建立6個區域3類學校三級指標科學性標準值。低碳學校評估按低碳高校碳排放(吸收)總量等兩大序列、低碳高校管理與發展等6類一級指標、較上一年度碳減排量等19項二級指標和低碳高校管理制度性文件數量等36項三級指標基于標準值開展評價,按評價值將低碳高校劃分為一、二、三星級。
健全低碳高校建設政策支持與保障體系。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為目標,大力穩步推進低碳高校建設,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需要出臺相關政策,統籌各類資源、加大探索力度;多措并舉、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及時宣傳低碳高校建設工作進展,打造綠色低碳良好社會氛圍;對綠色低碳育人體系建設工作重大科技任務、重大課題、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予以資金保障;建立低碳高校建設
專家隊伍,確立人員保障,加強低碳理論與實證研究;成立低碳高校建設組織機構,全面對接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推進學科專業交叉,產教深度融合,探索低碳高校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作者牛維麟單位系中國教育后勤協會,李俊單位系浙江科技大學)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